基于虚拟仪器的管道破坏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道运输是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驾齐驱的五大运输工具之一,在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供水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水管道人为损坏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监测管道破坏活动的方法,从而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国内外管道破坏实时监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声检测技术对管道破坏活动进行监测的方法;并对声信号易受强背景噪声干扰而使破坏点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去噪方法;然后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套管道破坏监测系统,并进行了硬软件设计;最后在实验室输水管道上进行了破坏活动的监测及定位实验研究。具体工作及成果如下:(1).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构建了一套基于声信号检测的管道破坏监测系统。根据管道破坏检测原理和相关分析理论,选择管道发生破坏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声学传感器拾取的信号进行相关分析来实现管道的实时监测与破坏点的定位,并将监测系统应用于实验室输水管道,在不同的管道破坏情况下(破坏类型和破坏点位置不同)进行了实验研究。(2).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管道破坏信号去噪方法。经典的FastICA算法用代价函数来近似估计变量的非高斯性,只有当代价函数与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对数成比例时,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实际工程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通常难以确定,因此FastICA对其的分解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采用经验特征函数来度量信号非高斯性的方法,改进了FastICA算法,其能有效的对不同概率密度函数信号进行分解,克服FastICA算法的不足。通过仿真及实验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开发了基于图形化编程环境LabVIEW的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即上层管理单元,是系统实现各项功能的一个终端平台,用户通过它可以管理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并完成系统的监测定位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数据采集与处理、网络通讯、数据预处理、报警定位等。LabVIEW可变性、多层性、自助性的面板以及强大的信号分析处理能力,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通信水平的提高,中国手机用户的数量逐年递增,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样,移动通信领域内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投诉信息。如何利用这些客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大部分远程测控系统都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而研发设计的,其通用性和扩展性差,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
目前我们已进入第四代通信(4G)时代,人们对于4G通信技术的研究仍在继续。希望通过对4G技术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4G核心技术之一,至今对
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BP算法的模糊网络、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比较两者的优缺点,分别给出了两种系统的辨识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BP网络在模糊
随着现代社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系统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从而系统的复杂性也迅速提高。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设计可靠
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导致资源浪费、破坏和供不应求,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难以支撑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经济社
管道运输系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时发现管道泄漏、精确确定泄漏点位置对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波分析为主要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企业信息系统迅速发展,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逐渐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以J2EE为平台的Web开发技术日趋成熟,使
本文回顾了编译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编译器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的程序构造,并结合DET编译系统面向应用的特点,针对实际应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特殊的编译处理,进一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调速系统——高频斩波串级调速系统。该调速系统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直流斩波器,与传统串级调速系统相比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