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亲嵌段共聚物的双亲性及其分子结构的微观相分离性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自聚集特性,在众多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在胶束体系中采用铈盐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t-OH)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的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VP,研究了其自聚集行为。本文所采用的体系与方法尚鲜见文献报道,在双亲嵌段共聚物的制备领域有明显的新意。本研究首先采用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苯乙烯(St)在乳液聚合体系中进行均聚合,制得了含端羟基的聚苯乙烯(PSt-OH);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对PSt-OH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色谱(GPC)研究了PSt-OH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粘度法测定了PSt-OH的特性粘数[η]。然后将PSt-OH增溶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胶束溶液中,在硫酸铈铵的引发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NVP在PSt-OH端羟基部位发生嵌段共聚合,制得了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VP。采用FTIR、1H-NMR、GPC、DSC等手段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布及热性能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共聚物中PVP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Ce(Ⅳ)盐的氧化作用下,增溶于胶束中的端羟基聚苯乙烯端会在端基产生自由基,顺利地实现了NVP的嵌段共聚合反应,并且随着共聚合时间的延长,共聚物PSt-b-PVP大分子链中亲水嵌段PVP的含量不断增大。采用表面张力法(环法)与芘荧光探针法测定法研究了PSt-b-PVP的自组装行为:(1)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嵌段共聚物PSt-b-PVP在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及临界聚集浓度(CAC),详细地探讨了PVP嵌段含量对CAC及γCAC的影响规律;(2)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共聚物的CAC,探讨了不同PVP嵌段含量的PSt-b-PVP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性。实验结果表明:双亲嵌段共聚物在水介质中会自发发生聚集作用,且会使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表面张力法与荧光探针法测定结果相一致:即随着共聚物PSt-b-PVP中PVP含量的增大,临界聚集浓度CAC增大;且CAC对应的表面张力γCAC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