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态纳米孔的时间分辨率与单分子操纵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孔技术作为一种单分子探测手段,近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基于纳米孔的DNA测序技术被认为是基于单分子探测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中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但是,纳米孔测序技术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需要解决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DNA运动控制等技术难题。生物纳米孔由于其良好的孔道构型和巧妙的穿孔控制,已经基本解决了实现基因测序的技术瓶颈。基于固态纳米孔的测序技术虽然面临支撑膜太厚、穿孔速度过快以及难以对穿孔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等国际难题,但是其发展前景却更加被看好。我在博士期间主要攻克后两个课题,减速和控制。通过引入压强,将固态纳米孔的DNA平均穿孔时间延长了1-3个量级;通过压强和电场的双场调制,实现了对单根DNA的捕获与反复多次的探测。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一系列微纳加工手段的生物芯片的制备,摸索一系列实验条件下的制备工艺,包括湿法腐蚀、FIB刻蚀、光刻、TEM纳米钻孔等,生物芯片制备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  2、摸索纳米孔探测系统中电极、模具、PDMS垫片等实验配件的制备工艺,探索泳池系统的封装、组装与浸润工艺,成功实现了基于氮化硅固态纳米孔探测器件的DNA分子探测,浸润导通且满足加注DNA分子的实验条件的比例达到8成以上。  3、通过在纳米孔探测系统中引入压强这一独立于电场的变量,显著降低了驱动DNA分子穿孔的驱动力,在不影响信噪比的前提下将DNA分子的穿孔速度减慢了1-3个量级并成功实现了对长度差仅为600bp的DNA分子的辨识。系统研究了DNA的穿孔时间随压强的变化关系、纳米孔尺寸对基于压强的穿孔实验的影响、盐浓度对基于电压的穿孔实验的影响、不同DNA链长度的压强穿孔实验等。  4、通过有限元多物理场软件comsol模拟计算了不同压强下的纳米孔内力场分布、不同孔径纳米孔内的力场分布以及当DNA链偏离纳米孔中心时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通过压强和电场的双场调制,使被吸附在氮化硅膜表面的单根DNA分子被捕获并反复多次被探测,以进一步研究DNA分子穿孔的连续演变过程和一些深层的物理机制。  6、将固态纳米孔技术进一步拓展到对核小体的探测,成功实现了对核小体上次级结构的粗略探测,为基于核小体上精确位点的定位提供了可能性。
其他文献
介观尺度的量子器件的加工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凝聚态系统中类量子光学的现象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作为新型器件的代表,诸如量子点、超导回路等人造原子结构,由于其具备在
目前的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和审定标准没有解决“赛马”和“役马”的区别,不利于克服科研生产两张皮的矛盾,不利于种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放弃单一标准和
本文基于小波分析方法,对混凝土超声检测信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一,叙述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与传统付里叶变换相比较,详细讨论了小波变换的良好的时频局部化、带通
学位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综述部分,综述了与现在工作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简要解释介绍了La2-xSrxCuO高温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及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Sr含量的La-
AlGaN尤其是高Al组分AlGaN材料由于其在紫外LED,LD,紫外探测器以及高温、高功率电子器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而深受国际上的关注。但AlGaN基光电子器件一直面临着效率较低、漏电流
该文首先研究了人的听觉感知的一些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识别的意义和模型化方法.然后该文探讨了HMM模型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所体现的一些指导原则的问题.接下来该文探讨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以其寿命长、节能、环保、色彩丰富、安全及稳定等优点,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但由于氮化镓(GaN)基LED主要采用蓝宝石衬底,它与GaN之间晶格失配非常大,
铯束原子钟自上个世纪50年代首次研制成功,已被广泛用于守时、卫星定位、高速通信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兮兮相关的各个领域。商品化的小型铯束原子钟技术主要由西方国家把持,并已经
固态纳米孔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单分子探测器件,它主要被用作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探测。纳米孔单分子探测的原理是这样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纳米孔中会有稳定的离子电流
硫化镉(CdS)纳米线与单层硫化钼(MoS2)薄膜是具有优良电学与光学性质的纳米半导体材料,这两种高质量的材料都是近期纳米科学界的研究热点。本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