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与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许多行业对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与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实验与研究表明,关节柔性是制约机器人高精度控制的关键因素,而精确的动力学模型是实现机器人高精度控制的基础。因此,研究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与控制算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其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递进地研究了几种高精度控制算法。首先在Spong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方法建立了传动比不为1的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并在Adams中运用速比折合的方法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从而为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其次,为了消除对关节柔性大小的限制以及加速度反馈信息的需要,对反演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动力学模型精确已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动力学性质设计了基本反演控制算法。在动力学模型未知或不精确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演控制算法。该算法将系统非线性未知项与已知项分开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在线逼近非线性未知项,并根据李亚普诺夫函数设计控制律与参数自适应律,从而实现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关节轨迹跟踪控制。然后,为了消除反演控制过程中“微分爆炸”现象,对动态面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动力学模型精确已知的情况下,以基本反演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基本动态面控制算法。在动力学模型未知或不精确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无需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动态面控制算法。该算法将模型未知项表示成惯性参数的线性形式并对这些惯性参数进行估计,同时利用动态面方法引入一阶滤波器消除高阶微分项,并根据李亚普诺夫函数稳定性设计这些惯性参数的自适应律,从而实现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关节轨迹跟踪控制。最后,运用Adams进行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的凯恩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运用S函数在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构造控制系统并进行以上所提控制算法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运用Matlab与Adams进行联合仿真,证明了反演法可用于实际控制,并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仿真分析和高速旋转试验研究了同极型磁悬浮轴承的磁场分布、功率损耗和系统动态性能,并与异极型磁悬浮轴承进行了比较。论文完成了同极型磁悬浮轴承的设计与制作,在原有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完成了同极型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改造、安装和调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详细分析了同极型磁悬浮轴承的二维磁力线分布、二维磁场分布和三维磁通密度矢量分布,并与异极型磁悬浮轴承进行了比较。详细计算了在不同频率下同极型和
人类从测量出地球的极区和赤道区的重力加速度不同,一直认为是地球极区球心的重力造成的.认为物体离球心越近,重力加速度越大.离球心越远,重力加速度越小.新的求证赤道区重力
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资料的结合,以其地质特征为基础,该文提出了确定气井合理产量的约束条件,并开发出了一种预测多中生产情况下气藏动态的简单模型.经过油田开发实例验证,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对精密驱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要有足够的输出力和较大的输出刚度。传统的电磁驱动器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压电尺蠖式压电电机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了这些要求,因而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成功研制了各式各样的压电尺蠖式驱动器。压电尺蠖式直线电机一般具有两个箝位装置和一个驱动装置,采用仿生运动原理“箝位—驱动—箝位”,从而实现双向、步进运动。由于箝
该文针对温五区块利用老井实现水、气交替注入的要求,对温米油田温五区块注气采油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和配套.主要包括注气能力分析及压力等级设计、注气管柱设计及选型、注气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利用物理模拟与数据模拟技术研究了直井与侧钻水平井的联合布井方案.物理模拟研究对比了联合布井的五点法、九点法的各种布井方案及裂缝与井的匹配关系;探讨了模拟裂缝的
在工业生产中,难加工材料的成型磨削主要采用普通砂轮。由于普通砂轮在磨削难加工材料时,砂轮磨损很快,精度保持性较差,磨削去除一定体积材料后砂轮便失去了切削能力,砂轮修
该文根据振源的原理示意图通过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滑块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井下双重可控振源的数学模型.即确定了振源的几何尺
由于高速切削过程当中主轴和轴承之间的机械磨损比较大,故用磁悬浮轴承代替普通轴承应用到设备中以消除机械磨损。但是在对磁悬浮轴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普通磁悬浮轴承中当存在静态载荷时会导致两个差动电磁铁励磁线圈中的电流不相等,降低磁悬浮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将两个差动电磁铁的磁极面积设计为不等的新型磁悬浮轴承结构。首先,介绍了磁极面积不等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分别设计了径向、轴向磁极面积不等磁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