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GFAP、NO和ET的变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有较高发生率,是导致创伤病人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在TBI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BI占交通伤后重型脑创伤的73%。长期以来,DBI被认为是脑损伤后持续性昏迷及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人统计创伤性昏迷病人资料发现有55%重度脑创伤病人存在DBI。DBI后可诱发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紊乱、血脑屏障通透增加、脑组织缺血、颅内压增高等)、脑组织各种物质(如氧自由基、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炎性细胞因子、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及细胞凋亡等,造成脑组织继发损害,进一步加重病人脑损伤程度。目前对DBI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治疗学的发展。研究DBI发病机制及其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探索行之有效的脑保护治疗途径,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我们改进了Marmarou法制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反应性星形细胞(astrocyte,As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变化,并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lin,ET)在大鼠创伤脑组织中不同时间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颅脑损伤的病理机制,进一步阐明三者在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损伤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1、建立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Marmarou方法改良制作大鼠DBI模型。同时建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
其他文献
黄照荣国家一级美术师,男,汉族,字吉昌,号布衣居士,静轩居士,明志斋,静轩主人,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安吉,文化部授予 WTO 书画家资质认证,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授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具有分化多能性(pluripotency),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ESC培养和分化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细胞分化途径尚不
学位
[研究背景]Ig G相关性皮肤大疱性疾病是一组体内存在致病性抗自身Ig G组分的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中寻常型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分别是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最常见的类型。Ig G各亚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分布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Ig G各亚型及补体在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尚未见相关性文献。[目的]研究Ig G1、2、3和4亚型及补体C3d、C4d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是由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在早期妊娠中起促进胚泡发育、维持妊娠的作用。因此,hCG疫苗最初作为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20%苯磺隆·乙羧氟草醚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30、40 d,防除杂草的综合密度防效分别为75.49%~88.93%、59.61
进行了50%醚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0、90 d,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6.08%~99.46%、98.31%~100%;施药后90 d,综合鲜重防效
研究两种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在枝江、鄂州和咸宁3个地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土壤氮磷钾含量提高.施用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后期产量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
孙百义、男、汉族,艺专、1948年生。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临沂市文联书法协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华华东书画院院士高
目的:研究STIM1、Orai1蛋白在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上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关系,为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基础实验依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中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檀香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