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拥有纳米微加工、原子分辨率、原子搬运等共同的功能性特征,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表面科学等纳米技术领域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迄今为止,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商业上已经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液态环境和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表征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且大多数系统的搭建都是用到国外进口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在降低搭建整个STM系统的预算成本的前提下,还能够搭建出一套完整的可在液体环境下使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该系统需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精度,所以我将我们的研究工作列成如下几点:(1)根据压电效应,结合目前已有的多种经典压电步进马达的结构,设计并搭建出一款全新的高稳定STM系统。该STM系统采用全新设计的镜体结构,利用不锈钢作为镜体的原材料,且为了防止导线被一些强碱性或强酸性溶液挥发而腐蚀,我们利用Teflon绝缘层的导线或铂丝作为制作导线的原材料。其核心部件压电步进马达也摒弃了前期实验使用较多的压电扫描管而改用压电片叠堆而成的压电堆栈。(2)我们在调研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性能最优异的范例,独立搭建出一个完整的前置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能够将微观的隧道电流信号放大成宏观的信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该电路的放大倍率进行提高,以便控制器进行识别和记录。(3)搭建一套完整的电化学STM控制软件,该软件利用Labview进行编程,此控制软件包括粗逼近程序、细逼近程序和扫描成像程序三大部分。整套控制软件提高了软件的扫描速度,将传统的恒高扫描模式进行改进,将针尖与样品的高度维持在一个恒定值,从而避免了手动调节针尖样品间距所带来的滞后性。(4)利用STM系统对固体表界面的分子自组装进行一定的研究,具体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水分子在吸附有氧原子的Cu(110)表面的吸附与分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