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压配电线路直接连接我国输电网与电力用户,其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压配电线路电压等级较低、线路绝缘水平低,线路总长度数量巨大,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因雷电感应过电压而造成线路绝缘闪络、跳闸甚至断线等事故。此外,中压配电线路走廊附近常存在的树林、工业园区等地面凸起物具有一定的引雷能力。自然雷暴活动中,极可能出现雷击中压配电线路附近树木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果中压配电线路与周围凸起物的间距较小,在高幅值雷电流作用下雷击附近凸起物会反击中压配电线路。为此,本文分别计算分析了雷击中线路附近大地、雷击中线路附近树木和雷击中线路附近建筑物三种情况下中压配电线路上雷电过电压的分布特性及不同因素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防雷措施对中压配电线路雷电防护性能的影响。本文所做工作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非直接落雷条件下中压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我国中压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对于雷击中线路附近大地情况,根据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形成机理搭建中压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中压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分布特性及六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采用TL传输线模型作为雷电回击模型,采用Agrawal耦合模型作为场线耦合模型,在ATP-EMTP中搭建10k V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雷击点距线路中点最近时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幅值最大;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随雷电流幅值增大而增大,随雷电回击速度增大而增大,随雷电流波头时间增大而减小,随雷击点到线路水平距离增大而减小,随线路高度增大而增大,随土壤电导率增大而减小。二、对于雷击中线路附近树木情况,搭建了动静电弧模型相结合的10k V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雷电附近树木时配电线路上感应雷过电压及反击电弧雷电过电压的特性,并分析四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随雷电流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雷电流波前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不随树木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随树-线路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线路反击电弧过电压幅值随雷电流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雷电流波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随树木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树-线路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到一定距离后雷击点到线路据雷击点最近处的空气间隙不被击穿,线路不再产生反击电弧过电压。三、对于雷击线路附近建筑物情况,搭建考虑建筑物波传播特性的10k V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雷击附近建筑物时配电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和反击电弧过电压的特性,并分析三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雷电感应过电压,雷击点对应建筑物的接地阻抗越小,线路上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越低;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基本不随建筑物高度变化;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随建筑物到线路间距增大而减小。对于反击电弧过电压,雷击点对应建筑物的接地阻抗越小,反击电弧过电压幅值越低;反击电弧过电压幅值随建筑物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击电弧过电压幅值随建筑物-线路距离增大而增大,增大到一定距离后雷击点到线路的空气间隙不被击穿,线路不再产生反击电弧过电压。四、分析雷击线路附近大地和树木两种情况下保护间隙和避雷器对10k V配电线路的防雷效果。对比全线安装、隔一基杆塔安装(分距雷击点最近处是否安装两种情况)和隔两基杆塔安装(分距雷击点最近处是否安装两种情况)五种安装密度情况下的防护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线路距雷击点最近处不安装防雷设备的两种情况下保护间隙和避雷器的限压效果均不明显;在线路距雷击点最近处安装避雷设备的三种情况下保护间隙和避雷器对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均具有明显限压效果,且配电线路满足绝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