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不可再生的稀缺属性,使耕地显得弥足珍贵,大力保护好有限的耕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在这样的国情下,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优质耕地不断流失,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资源配置的计划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农业支持和补贴体系不完善,加大了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难度。为此,作为公共秩序的维持者和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政府应如何树立新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效果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加强和改善政府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耕地保护的理论阐释。通过论述耕地保护的理论依据及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说明政府保护耕地的合理性。然后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论证耕地保护的市场失灵,列举国外耕地保护所取得的成就,进而说明政府介入耕地保护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的现状分析。论文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及其执行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论文认为,我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在防止耕地过快流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执行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耕地保护政策本身不完善;二是政策执行不力;三是法制不健全。第三部分探讨了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论文认为,加强和改善政府耕地保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二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工作的监督;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