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把发展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际上正处于粮食危机,我国有一定的粮食库存储备,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有了粮食储备,才可以谈国家稳定,才可以谈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列宁说:“真正的经济基础是粮食储备,没有它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个愿望。”玉米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可以作为口粮和饲料,而且它还是重要的工业深加工原料,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是国家的战略性物资。玉米作为粮农的主要经济来源,玉米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广大玉米种植户的切身利益。由于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东北成为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是玉米的主要产区。而辽宁省不仅是玉米主产地,而且是粮食流通大省、主要的玉米生产及贸易基地。辽宁省玉米价格波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以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基本发展状况为本文的背景,着重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近十年的价格波动情况。根据辽宁省玉米价格的形成机制得出影响玉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eviews软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具体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章是绪论,在绪论中着重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形成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方法路线及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状况,这一章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进行简单概述,得到了玉米在粮食作物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然后从辽宁省玉米总产量、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介绍了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情况。最后分析了玉米价格形成机制,为后文辽宁省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提供基础。第三章是对辽宁省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对辽宁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用SPSS软件对辽宁省玉米市场价格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第四章是影响辽宁省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运用实证模型对2005-2014年辽宁省玉米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得到了辽宁省玉米价格波动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辽宁省玉米市场价格受影响因素的冲击情况;利用方差分解得到辽宁省玉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得到了辽宁省玉米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玉米自身价格的影响,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国际原油价格得变动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作用持久,辽宁玉米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论文做了一个总结,并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了一系列的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证农民收入,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补贴额度、减少税收以提高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和改革临时收储政策等方式来确保辽宁省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地区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让农村居民增收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无法通过正规贷款平滑消费、规避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险,
互联网的精神主要体现为“公平、公开、透明、分享”。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下,身处不同地域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可以匹配在一起,从而能高效地完成资金的对接
“本有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中的词在书面语中有字而不用,借用他字来记录该词的现象。从字词关系看,借字和借表之词的关系分为临时借用和久假不归两种。临时借用的假借字从未
塑钢纤维加入到轻骨料混凝土中形成一种复合材料——塑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对不同塑钢纤维含量的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抗压、抗劈拉、抗折等相关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塑钢纤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犹如血液,贯通整个园林,活跃整个园林肉体。作为以纪念性园林为主的西蜀园林更是与文学意境紧密相连,其与中国文学的交织相融,从厅堂、亭、台、楼、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和车流量的迅猛增长,道路经常需要并网、改道、拓宽等处理,需要清除原来的道路标线,设置新的标线。论文首先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苯乙醇和无水乙醇复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办公系统以达到高效、快速、便捷服务的目的。与此同时,企业的运营规模不断的扩大,经营模式
为了分析作业成本法对经济生产批量(EPQ)模型的效果,基于作业成本法原理,深入探讨了EPQ模型中设置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成本动因,从而根据这些成本动因对经典EPQ模型中设置成本和
随着我国电网的迅速发展,设备数量大幅增加,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以往的重视设备表现而忽视资产价值的资产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以
首先在整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经济文化背景影响员工激励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存在差异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对国内7家从事软件、通信等高科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