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这一学科教育具有突出的人文精神内涵,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它能帮助学生实现五项教育价值目标。所有基础学科教育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美术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及审美情感功能,其中情感功能是美术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性是美术教育的不可或缺和割舍不断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必须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是美术课堂知识传授的主体对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课堂知识嵌入,挖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教师不容忽视的美术教育任务。美术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美术的理论知识也要加强,教师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美术欣赏课堂,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有效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美术课的基本特征是展示大量的中外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从感性上仔细观察、品味和体验作品形象的意味,经教师恰当地点拨、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的感性体味上升到理性分析,即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再到“物我两化”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与作品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和净化,陶冶情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现出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特点。高中生的身心发育处于未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情感方面极不稳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出现焦虑、沮丧、失意、困惑、忧郁、冷漠和孤僻等情感表现。形成这样不良的原因有各种因素:高中生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大多数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的溺爱,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社会网络对青少年的开放,负面的广告、影视影响使青少年受到侵蚀。绘画作品的情感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瓶颈和途径,它的心理治疗作用又是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外流和发泄,能让学生的心理得到疏导,能治疗和矫正学生的不良情感,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等良好心理,最后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教育专家认为“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不触及和开发人的情感资源就很难有真正的德育、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