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模式理论的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女性静态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研社区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及静态行为现状,探索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影响因素,基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模式理论形成并应用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干预方案,以期减少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降低其CVD风险。方法1.社区女性人群CVD风险和静态行为的现状调查应用问卷调查法(一般资料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中文版等)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9例社区女性人群进行CVD风险评估和静态行为现状调查,比较不同CVD风险等级女性的静态行为水平。2.社区CVD高危老年女性静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便利选取社区建立档案的169例心血管高危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静态行为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居家环境安全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问卷及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步行环境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探究其静态行为影响因素。3.社区CVD高危老年女性静态行为的干预研究便利选取社区建立档案的102例心血管高危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基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模式理论形成的静态行为干预方案,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统计两组的静态行为、身体活动、自我效能感、居家环境安全;于干预前和6个月后统计两组的CVD风险指标。结果1.现况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879例社区女性CVD风险平均水平为6.59%,检出CVD低危349例(39.7%)、中危311例(35.4%)、高危219例(24.9%),其中高危人群中≥65岁老年人占比97.7%。社区女性日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65小时/天,CVD低危、中危、高危组日均静态行为时间分别为(4.45±1.76)小时/天、(4.36±1.68)小时/天、(5.39±2.07)小时/天;CVD高危女性的日均静态行为时间高于低危、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169例CVD高危老年女性日均静态行为时间为5.00(3.60,6.00)小时/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力活动水平、自我效能感、居家环境安全、家庭功能是CVD高危老年女性静态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后R~2=0.415,P<0.001)。3.干预研究结果:对102例CVD高危老年女性实施6个月干预后,98名干预对象完成了完整的数据收集,对照组中1例研究对象因为无法联系退出了研究;试验组退出3例,其中2例研究对象因无法取得联系退出,1例研究对象发生了CVD事件而被剔除,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干预前后静态行为比较: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的静态行为总时间、单次静态行为最长时间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时间点的静态行为总时间、单次静态行为最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单次静态行为最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静态行为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CVD风险指标比较:以干预前的指标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CVD风险评分、总胆固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体力活动比较: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的步行、体力活动总量较干预前均有提高(P<0.05),但干预后6个月这种改变不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的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身体活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身体活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虽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自我效能感均有所上升,但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干预前后居家环境安全比较:试验组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的整体环境安全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的浴室环境安全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卧室环境、厨房环境安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居家环境安全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居家环境安全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社区女性CVD风险与静态行为水平均高于国内一般人群水平,其中老年女性的CVD高危检出率相对较高。CVD高危女性可能更易久坐不动,应采取有效干预减少CVD高危老年女性静态行为。2.CVD高危老年女性日均静态行为时间较长,静态行为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效能感、体力活动水平、居家环境安全及家庭功能影响,良好的居家环境对于CVD高危老年女性减少静态行为,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模式理论形成的干预方案有利于减少CVD高危老年女性的静态行为,缩短单次最长静态行为时间,降低其CVD风险评分及总胆固醇,同时改善居家环境安全。
其他文献
以‘A15’双孢蘑菇为试材,探究在(1±1)℃低温条件下,不同浓度臭氧熏蒸处理对其失重率、白度(L*)、总色差(ΔE)与褐变指数(BI)等外观指标及相对电导率、总酚和MDA含量、PPO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10 d时,与其他处理组相比,G1和G2臭氧熏蒸处理组双孢菇失重率较低,菇体白度保持较好,且G1组双孢菇ΔE和BI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此外,贮藏期间,各处理组双孢菇衰老和褐变程度
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又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核心关键与必然要求。一流本科教育的品质表征是政治性品质、时代性品质和价值性品质三位一体的集合,能否胜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培养卓越拔尖时代新人作为核心使命、实现大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流本科教育政治性品质、时
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可提升建筑品质,实现绿色环保,减少劳动力投入,加速工业化转型。装配式建筑“五化一体”的特点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适应劳动力日益紧张的现实环境。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程度高,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文章通过介绍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及国内装配式建筑推广背景,总结装配式建筑的优
我国《民法典》把习惯确立为法源,但司法裁判中习惯的适用与其法源地位仍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习惯的法源适用与作为释法说理的理由没有区分、习惯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程序保障。作为法源的习惯指的是事实习惯,它本来不具法律性质,其法律效力来自法律授予和法官适用行为的结合。法官对习惯的查明和审查应是适用过程中的重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应对习惯法源的适用方式、适用步骤和效果评估等作出程序上的指导性规定
针对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下对现有烟气除尘设备的改造需求,介绍了相关行业和地区的排放标准,综述了预荷电技术在电除尘、布袋除尘、旋风除尘和陶瓷管上的应用。结果显示,其投运后提高了细颗粒物的捕集效果,除尘总效率上升,颗粒物排放浓度降低,降低了布袋除尘器和陶瓷管的压力损失。该技术在钢铁、水泥、锅炉等领域均有相关工程应用,对原有除尘器能力有明显提升。
<正>《东海争端中的台湾因素研究》简介本书先从历史、法律与政策、地缘政治等不同角度,对海洋争端中的"台湾因素"进行了概念界定。接着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争端、东海海域划界争端以及东海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争端等东海争端中都有哪些台湾因素,这些台湾因素在这些争端中产生了什么作用,从国际法尤其是国际海洋法以及政治学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一步分析了以政治方式、法律方式、非和平方式等不同方式解决东
期刊
“双碳”目标,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双碳”目标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特征,再次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原则,最后探讨了“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明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何种策略对原文进行阐释,以及明确何种因素影响译者采取翻译策略的选择。因此,本文运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依据斯坦纳划分的翻译四步骤:起始阶段的信任、进攻(或称侵入)、吸纳、补偿,结合对译者成长环境以及职业生涯的考察,对原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译者饭塚容在父亲饭塚朗的影响下,对中国文化持亲善的态度,选择成为中国文学的研究者,进行中国文学的翻译。同时
从顶层设计、规划体系、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梳理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列举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指出交通规划从属于国土空间规划是传统交通规划问题的症结所在。展望交通规划应当遵循国家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独立于国土空间规划重新构建体系与机制。设想在宏观战略层次用交通战略规划回答发展规划“干什么”的问题,在中观实施层次通过交通专项规划提出“怎么干”方案,在微观落地层面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专篇确定“
镉(Cd)是毒性最强重金属之一,也是我国土壤的首要污染物,但其高效修复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大型真菌修复便是其中之一。为揭示大型真菌对Cd2+的吸附过程,以双孢蘑菇为对象,研究了其菌丝、胞外聚合物(EPS)和细胞壁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双孢蘑菇菌丝、EPS和细胞壁均能够吸附溶液中的Cd2+,最大吸附量为EPS>细胞壁>菌丝,分别为583.07、48.46和17.89 mg/g 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