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方式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生活方式建设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探讨现代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探讨现代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不仅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生态生活方式的形成,促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前三章从异化消费向科学消费的转型、远离自然向亲近自然的转型、精神迷茫向精神闲适的转型三方面论述现代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内涵,第四章论述实现生态生活方式转型的方式与途径。第一章“异化消费向科学消费的转型”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存在的异化消费现象,如奢靡消费、符号消费、炫耀性消费、畸形消费,然后论述了异化消费对于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消极作用,最后论述了生态友好型的科学消费应包含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公平消费等内容。第二章“远离自然向亲近自然的转型”首先论述城市化进程、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达,造成了现代人们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然后论述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利于人们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最后论述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应注重绿色旅游走进自然,注重绿色城市、绿色住宅建设,营造绿色生存环境。第三章“精神迷茫向精神闲适的转型”首先论述了现代人们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迷恋低俗文化,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等精神迷茫的生活状态,及其对于自身精神以及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消极影响,然后论述了生态生活方式应是一种精神闲适的生活方式,注重日常休闲、技能型消费和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生活方式。第四章“实现生态生活方式转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从政府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机制、营造社会生态文化氛围、绿色生产促进绿色生活三方面,论述实现从现代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转型的方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