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13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卡铂方案化疗,具体:培美曲塞(500mg/m2,dl),顺铂(总量75mg/mm2,分3天用),卡铂(AUC=5,dl),每21天为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指标: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安全性。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ORR、DCR的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113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其中10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获得完全缓解1例(1.0%),部分缓解27例(26.2%),疾病稳定43例(41.7%),疾病进展32例(31.1%),总体客观缓解率为27.2%,疾病控制率为68.9%。中位随访16个月,mPFS 5.3个月,mOS 15.8个月。二、一线治疗、二线治疗、三线和三线以上治疗患者的ORR分别为38.4%、27.3%、20.5%,DCR 分别为 76.9%、72.8%、61.4%,mPFS 分别为 6.7 月、7.1月、3.7月,三组间患者的ORR、DCR、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S分别为19.3月、21.8月、11.1月,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三、亚组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CP,N=71)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CP,N=32)治疗患者的ORR分别为28.2%、25%,DCR分别为67.6%、71.9%,mPFS分别为4.7月、5.8月,mOS分别为15.2月、14.5月,两组间患者的ORR、DCR、P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器官转移数目、有无内脏转移与PFS相关(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器官转移数目、治疗线数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与OS相关(P<0.05)。五、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患者,继续进行维持治疗(N=39)较非维持治疗(N=14)患者的mPFS、mOS明显延长,其mPFS分别为11.2月、7.5月,mOS分别为24.1月、10.1月,两组间PFS、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11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患者,Ⅲ/ⅣV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贫血9.7%、白细胞减少4.4%、中性粒细胞减少1.8%及血小板减少5.3%,Ⅲ/ⅣV度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恶心呕吐1.8%、转氨酶升高2.7%,无治疗相关死亡。DP组(N=34)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CP组(N=79),分别为67.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间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70.6%、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2.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相比,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