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编制与初步应用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在工作倦怠研究不断发展基础上提出的,是倦怠在学校情境下的拓展。本研究通过编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探讨学习倦怠的内涵与结构。首先,查阅与学习倦怠相关的文献,掌握学习倦怠的研究情况。其次,通过结构性访谈以及开放式问卷的发放得到学习倦怠的相关资料,并在讨论以及专家评定基础上形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始问卷。随后,以大学生为被试,发放和回收初始问卷,进行数据结果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予以删除后,初步形成25个项目的正式问卷。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最终确定问卷的维度与结构。此后,运用形成的正式问卷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之间上的差异。最后,本研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大学生组织公正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大学生学习倦怠主要包括情绪耗竭、意志削弱、价值否定、厌学行为、去人性化、低效能感,共六个维度。  (2)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是一个六维度模型,拟合状况良好,可作为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施测的工具。  (3)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倦怠水平和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较为密切。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学历、生源地以及学校担任职务方面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大学生组织公正感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组织公正感对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信息社会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了每个人的面前,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技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获
本文是应用混合式学习理念组织研究型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更好的培养中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学模式。笔者尝试在中学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这三类课程中应用
期刊
自2014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浙江大部分高中学校开始实施走班教学,至今历时将近3年。这些学校按照新高考改革相关精神,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立足学生自
写作,作为一项英语学习技能,体现了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水平以及语言功底。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3)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九级标准。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