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薛能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能是晚唐较为著名的诗人。作为晚唐“末季名手”①,薛能以诗歌创作为己任,至今约有二百六十余首流传于世,绝句、律诗创作成就较高,其中不乏名言佳句。在整个晚唐及至北宋前期,薛能诗都曾有过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史料记载颇为简略等原因,学术界对于薛能的关注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以薛能现存诗歌为基础,结合史料及相关文献,对薛能其人其诗进行了探讨。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即考证篇和诗论篇。第一篇为考证篇,根据现存有关薛能的文献记载、结合与同时代人交往的诗作,对薛能的籍贯、交游及入蜀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考证。其中关于薛能的籍贯问题,文献记载尚不明确。今人马斗全先生认为他为“蒲州人”,本文结合诗人的诗歌其薛氏家族的兴衰历史,进行了细致缜密的考证,得出薛能籍贯为“汾阴”的说法。同时,在交游考部分,对薛能与同时代或稍晚于其后的一些诗人文士、朝廷官员、释道名流等十七人的交往情况作了考证,从与这些人的交往中,可见他所追求风雅比兴的诗学思想。其次,薛能一生仕宦显达,在蜀中为官及其诗歌创作是其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记载他随主将同时入蜀,本文结合其诗歌和文献记载进行了推理论证,获得新的观点:薛能并未随主将李福同时入蜀,而是在咸通五年的夏月。第二篇为诗论篇。在这一部分中,详细叙述了薛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薛能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心民众、送别寄赠、咏物抒怀。关于薛能诗歌的艺术特色,本文从诗歌体裁、艺术渊源、审美追求、意向选择及语言风格等五方面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都市化的背景下,羌族刺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只有兼具民族文化艺术内核和当代审美趣味的羌族刺绣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通
《金屋月刊》创刊于1929年1月,1930年9月停刊,共出1卷12期。由邵洵美和章克标编辑,它是邵洵美独立创办、编辑的第一个刊物。由于其出版者邵洵美的身份暧昧,《金屋月刊》长期
无核白葡萄果实采后落粒可分为果柄断落、湿落和干落三种类型 ,以干落为主。果柄上分布大量的皮孔 ,采后失水干萎速度快 ,因此 ,葡萄保鲜贮藏的关键在于控制果柄的衰老
自20世纪20年代鲁迅发表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山》以来,现代历史小说经历了30年代的繁荣期以及4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但是,作为文学史上一次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对于现代历史
在中国当代新诗史上,昌耀是一位重要的但其价值很难说已经被充分认识了的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却从未放弃过命运的抗争。可以说,他的诗歌创作历史,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历史。而
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评价,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是建立评价模型。事实上,评价对象均含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不同特征,而这
和凝是五代的重要文人之一,他仕历五代,官居显赫,是五代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凝平生著述颇丰,然留下来的作品甚少,未能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古老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第三次发生正面交锋。中国文明遇到的考验和挑战,只有落实到每个生命个体的思考
明代中后期,随着前后七子先后在文坛上谢幕,复古模拟的文风由盛转衰,求变求新的思潮蔚然兴起。袁宗道作为“公安三袁”中的老大,以独到的眼光和巨大的勇气发他人所未发,为“
现实世界既包含大量的相等关系,又存在许多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不能确定或无需确定某个量的具体取值,但可以求出或确定这个量的变化范围,不等式(组)就是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