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20年代鲁迅发表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山》以来,现代历史小说经历了30年代的繁荣期以及4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但是,作为文学史上一次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对于现代历史小说的关注以及研究却一直处于比较冷清的状态。学界的研究往往从研究现代历史小说的内容入手,集中讨论现代历史小说“叙说了什么”,而对于“怎么说”这个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对现代历史小说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并试图以传统历史小说作为参照的对象,探讨现代历史小说在叙事方面的新质所在。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现代历史小说的叙事时间问题。从叙事时间的现时性以及交错性两方面探讨现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特点。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首先通过现在时态的起始方式为全文的现在时态化定下了基调。其次,在整个文本的叙事过程中,作者们又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来实现全文的现在时态化。此外,作家们还通过倒叙手法的运用打破小说的线性叙事,借助心理以及对话非逻辑性、非因果性的特点,将时间分割为过去与现在两个部分,在时间的折叠往返里,表现人物的思想,表达作者个人的价值评判。第二章从作者与叙述者两者关系的角度入手,探讨现代历史小说作者是如何在沿袭传统历史小说全知视角的前提下,实现叙事突破的。在现代历史小说作品里,作者或者采取与叙述者合二为一的姿态,以诗情画意的语言抒发个人感慨;或者“越俎代庖”直接进入小说叙事的空间,代替执行叙述者职能,做慷慨激昂的理论宣传;或者以冷峻客观的态度隐身于后,做深刻理性的剖析。第三章着重分析现代历史小说作者的历史叙事观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历史小说叙事的新特点。作者们充分发挥小说的想像虚构功能,成功挣脱了传统历史小说恪守史传传统的枷锁。在历史小说的取材上,作家们往往能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史料进行剪裁取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现代历史小说则彻底打破将历史人物神话化的表现手法,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历史中的人;而在历史小说的表现形式上,现代历史小说作者们则创作出荒诞讽刺型、浪漫抒情型、基本写实型、心理分析型、诗化型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极大丰富了历史小说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