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不仅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大,师资水平的差距也非常大。师资水平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的关键。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其目的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使每一位乡村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15年以来,《计划》的实施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分别于2017年3月至6月和2018年9月至12月实施的对中西部地区多个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实施《计划》的情况及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情况的调查,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从我们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计划》实施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教师生活待遇水平有所提高、教师数量得到补充、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增多、教师流失状况有所好转、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但通过调查,本研究也发现,《计划》实施后,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无法满足乡村学校教学需求、教师质量偏低、教师编制供需矛盾尖锐、教师职称评聘不合理、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师生活及待遇满意度不高、青年教师难以融入乡村生活和乡村学校教学等。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乡村学校对教师吸引力不足、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偏离乡村教学实际、教师培训流于形式、职称评聘对乡村教师倾斜力度不够、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健全。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存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教育公平理论,提出如下建议:严控教师补充关、完善教师退出管理,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强化省级统筹、扩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加强职称倾斜力度、创新职称评聘机制,给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机会、增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培养适合学校需求的本土化教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以此来加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5年以来,《计划》的实施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分别于2017年3月至6月和2018年9月至12月实施的对中西部地区多个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实施《计划》的情况及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情况的调查,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从我们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计划》实施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教师生活待遇水平有所提高、教师数量得到补充、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增多、教师流失状况有所好转、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但通过调查,本研究也发现,《计划》实施后,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无法满足乡村学校教学需求、教师质量偏低、教师编制供需矛盾尖锐、教师职称评聘不合理、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师生活及待遇满意度不高、青年教师难以融入乡村生活和乡村学校教学等。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乡村学校对教师吸引力不足、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偏离乡村教学实际、教师培训流于形式、职称评聘对乡村教师倾斜力度不够、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健全。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存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教育公平理论,提出如下建议:严控教师补充关、完善教师退出管理,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强化省级统筹、扩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加强职称倾斜力度、创新职称评聘机制,给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机会、增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培养适合学校需求的本土化教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以此来加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