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内经》中有关五行以及脏象理论的论述进行整理,厘清《内经》中采用的两种五行关系模式,即五行生克模式与五行河图模式。并侧重探讨采用五行河图模式对丘脏关系进行的论述,以说明五行河图模式对中医学脾胃学说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构建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黄帝内经》与相关文献,结合自己对《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学习,深入挖掘《内经》中河图五行模式相关内容,全面探讨关于五行河图模式内涵及发展源流,并进一步总结出河图五行模式对后世医家的重要影响。研究内容及结果:河图五行模式是《黄帝内经》成书时所采纳的五行模式之一,与生克模式相比,分歧之源就在于四时的五行配属不同,在河图五行模式的形成中,以中为尚,中央控四方及四方即代表四时的观念亦有相当的影响。河图五行模式蕴含了丰富的太极阴阳之理,对后世中医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脾胃学说及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形成于发展方面影响尤为突出。结论:河图五行模式是《黄帝内经》中采取的五行模式,其产生与发展与五行与四时的配属调整关系密切,河图五行内涵丰富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脾胃学说及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