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疲惫的主观感觉,它有别于正常人疲劳,其特征是持续存在,休息不能缓解,并对患者情绪、体力和精神产生不良影响。癌症相关性乏力常伴随其它特征如睡眠障碍、疼痛和抑郁。许多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中,乏力发生率常大于60%,影响了工作和日常生活,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方面。随着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务工作者把更多的关注和重点投向了治疗相关的持续性乏力。关于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在国内外研究中较缺乏。国内有研究分析了食管癌癌因性疲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提示了乏力有可能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的指标,但未分析到与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在其他研究中有提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男性患者的睾酮水平、白蛋白水平、皮质类固醇水平等与化疗后引起的疲乏都有一定的关系。Barns EA等分析了晚期患者出现疲乏的资料,提示了化疗可能是引起疲乏的其中一个因素。有许多国外研究得出患者疲乏与临床特征有密切关系,如David Goldstein分析了212名乳腺癌患者的疲乏,总结出乳腺癌患者疲乏与临床分期、年龄、治疗方式、绝经情况及血象水平有明显关系,GREGORY电话随访了有化疗病史的379名癌症患者,结果显示有90%患者出现疲乏是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的,包括胃肠道反应、头发脱落、体重下降、绝经等,此外还有Visser、Hann等的研究均提示疲乏与化疗不良反应有关系。纵观众多国内外研究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均表明了化疗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导致疲乏,但并没有研究疲乏本身是否引发化疗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本课题研究患者产生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提供给临床医生,以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这些因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引起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TNF-α、IL-1、17-OHCS与使用化疗药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100例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按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价患者的总体状况程度并检测与疲乏可能相关的三种因素,建立癌因性疲乏与化疗不良反应(CRF-ADR)综合评价量表,进行分组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全组肺癌患者中疲乏发生率化疗前后分别为(81/100)81%、(88/100)88.0%。全组出现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00)15.0%。化疗前后乏力评分及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17-羟皮质类固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出现人尿17-羟皮质类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的有10例,均出现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占总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10/15)66.7%。 结论: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可能是影响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而人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或可以预测肺癌患者出现化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