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密切结合分拣、装配、导航等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研究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方法。本文以图像处理与单应性矩阵求解及分解为基础,研究混合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图像处理与控制策略的验证,全文取得的成果如下:在基于单应性矩阵的图像处理方面,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和基于奇异值分解方法完成了单应性矩阵的求解,并对其进行分解获取旋转矩阵、平移向量等表示两图像间映射关系的信息。然后,本文针对单应性矩阵求解中所需的图像特征点的获取给出了两种方法。特征点匹配方法采用快速鲁棒特征算法完成特征点检测,通过快速最近邻搜索方法完成特征点匹配,该方法处理时间较长,但准确度较高;特征点追踪方法采用Shi和Tomasi方法进行特征点检测,通过稀疏光流法进行特征点追踪,该方法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图像处理速度,为接下来的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混合视觉伺服控制器设计方面,首先完成了并联机器人模型,以及并联机器人驱动装置伺服电机的三环控制模型的仿真系统搭建。然后,基于单应性矩阵,以图像间误差趋于零为指标,设计了运动控制算法以完成并联机器人控制。为弥补图像处理所耗费的时间,引入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目标运动预估前馈,来增强系统的实时性。最后对上述三个部分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并联机器人及电机模型的准确性、混合视觉伺服控制算法的稳定性以及卡尔曼滤波预估前馈的有效性。在模糊免疫控制器设计方面,为了弥补因上述控制器中参数固定而导致系统鲁棒性差的缺点,通过结合模糊控制算法与混合视觉伺服控制算法完成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为进一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在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免疫反馈控制算法,完成了模糊免疫控制器设计。最后由仿真分析可知,模糊控制器在提高系统精度及快速性的同时速度波动较大,而模糊免疫控制器则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精度以及响应速度。在实验验证方面,结合工控机、并联机器人和大恒摄像机等软硬件,完成了混合视觉伺服控制系统的搭建。然后,通过实验平台完成了图像处理、单应性矩阵求解和分解算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验证。最后,完成了上述三种控制器的验证,其中模糊免疫控制器的效果相对更好,平均误差最小、响应最快,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及模糊免疫控制器的快速性与准确性。
其他文献
支撑地脚作为支撑大型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重要基础部件,其刚度对保持加工中心的稳定性及提高整机加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仅存有支撑地脚安装方式的基本规范,支撑地脚的设计理论只存在经验公式,尚无准确可靠的以刚度参数为基础的支撑地脚的设计理论与设计规范。不同型号加工中心与不同尺寸的支撑地脚的匹配原则,及此原则基础上的支撑方案的匹配理论,国内外尚无相应的理论与规范。因此本文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任务
软体机械手在抓取易碎、不规则等物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软体机械手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气网型执行器和软体手的设计、建模和特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一种具有夹取和包络两种抓取模式的双指软体手。该软体手由两个双模块可变腔室高度的气网型执行器组成。与其他气网型执行器相比,可变腔室高度的执行器具有更大的输出力。通过控制两个模块的气压,气动执行器可实现夹取和包络抓取等运动姿态。在
为提高胸腹部肿瘤穿刺手术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本文对手术中的穿刺模板定位及穿刺针进针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了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分析、优化及实验验证等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临床手术中穿刺模板手动定位过程复杂、精度及效率差的问题,研发了第二代连床式半自动穿刺手术机器人,实现了CT图像引导下的穿刺模板自动定位。完成了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和装配,并基于运动控制器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搭建及调
全向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一个分支,以全向轮为基础,通过控制系统,使机器人可以实现任意自由度的运动。全向移动平台是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执行部分,是机器人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本文以麦克纳姆轮为基础的机器人全向移动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以STM32主控芯片作为下位机的核心硬件,以树莓派作为上位机的控制计算中心,开发出针对全向移动平台的基于STM32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对全向移动平台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是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完成其它更复杂任务的前提。如何帮助移动机器人在已知或未知环境下快速且精确地规划出一条最优且无碰撞的路径很久以来都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移动机器人或者以移动机器人为基础的机器人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其重要性也更加被凸显。本文主要针对针对静态二维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IAFSA)和MAKLI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不断推进,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以其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在分拣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机器视觉和多台Delta机器人组成的分拣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标在两种不同工况下的识别与定位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以及单台机器人分拣路径进行研究,全文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首先,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多并联机器人协作分拣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机器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腐蚀等特点。然而,由于CFRP材料的难加工特性使CFRP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加工损伤问题。相比于传统串联机器人,混联机器人具有高刚度、高精度等优点。此外,机器人切削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成为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新型混联机器人TriMule,对不同纤维方向角CFRP铣削力建模、混联机器人动态特性、不同纤维方向角CFRP铣削加工过程中
现代精密机床广泛采用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进行传动,载荷作用下进给系统由于静刚度的存在而产生接触变形,从而对机床加工精度水平造成很大影响。在机床设计阶段,根据刚度设计需求,通过进行静刚度的匹配设计确定进给系统各个功能部件的静值,可为机床进给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极大提高机床设计的效率和可靠度。本文以某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进给系统间耦合刚度建模和进给系统静刚度匹配设计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建立
工艺感知是智能制造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线感知数控机床加工过程状态变化信息,对其实施误差补偿与控制,可有效地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在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综合误差中,机床热误差是主要因素之一。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温升引起的结构件变形导致刀具成形点与工件待加工点之间产生相对误差,使得工件加工精度降低或报废。如何对机床结构温升进行实时检测,预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位置误差,并实施误差在线补偿,是当前智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解放劳动力的机器人开始蓬勃发展,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更多开始关注娱乐、服务、医疗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由此,新型的服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以及康复机器人在内的面向人机交互(Human Robot Interaction,HRI)领域的机器人应需而生。这些机器人对于交互性、安全性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大大提高,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