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图像几何扭曲的仿真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D视场几何扭曲是望远镜光学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误差效应,这种误差效应会影响观测目标在CCD图像上的成像位置,使其发生位置偏移。尤其是在天体测量研究中,几何扭曲效应对天体测量目标的定位精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数据,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几何扭曲的剔除。进一步,几何扭曲模型的精度也会对天体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对几何扭曲校正残差的影响因素以及求解几何扭曲模型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2013年2月5日于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使用2.4米望远镜YFOSC设备拍摄的58幅CCD图像进行了处理,采用Peng等人提出的方法求解了几何扭曲模型后,对CCD视场中的参考星进行几何扭曲校正。结果显示几何扭曲分布在±2pixel范围内,经过扭曲校正后残差大部分都位于±0.02pixel范围内,但能发现一定的系统趋势。因此,我们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对几何扭曲校正残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地,我们对两个参数进行了仿真实验,一个参数是星像的半高全宽FWHM,另一个参数是几何扭曲函数的周期T。在分别将星像的半高全宽和扭曲函数的周期设置为固定值后,改变另一个参数的值,来研究不同的参数值对扭曲校正残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星像的半高全宽FWHM越大,扭曲函数的周期T越小,几何扭曲校正残差越大。此外,本文还对求解几何扭曲模型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对2011年1月4日于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使用2.4米望远镜YFOSC设备拍摄的44幅CCD图像进行了参考星匹配,然后用匹配的参考星的星表位置计算,获得了44幅模拟的无扭曲的观测图像数据。对模拟的数据根据实际求解出的几何扭曲模型添加几何扭曲,并添加星表误差和测量误差,最后再求解出几何扭曲模型。对添加的几何扭曲模型和求解出的几何扭曲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给出扭曲差值矩阵的最大值为0.28pixel,平均值为0.10pixel,标准差为0.05pixel。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构优化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且由于工业制造手段的不断创新(如增材制造方法等),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结构可能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组网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2013年5月15日-16日发生在广西广东地区一次强飑线过
在科学哲学领域,贝叶斯方法正被普遍运用于科学推理以及科学解释。其中贝叶斯概率作为主观概率形式能够很好的解决归纳推理中的问题,贝叶斯网络作为形象化的图形结构能够帮助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生物信息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和遗传变异数据中找到有用信息成为巨大挑战。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
高光谱影像能够获取丰富的波谱信息的特点,促进了地物识别的进展。但是由于受到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物的复杂性的影响,高光谱影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混合像元,
角蛋白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可再生蛋白的重要来源,溶解羊毛提取角蛋白是解决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羊毛解聚程度不同,提取的角蛋白分子量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同。本
表面等离子体因其独特的性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传感、生物制药、光电器件等领域。在传感方面,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而Tamm态作为新型金属
量子纠缠从上个世纪初期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的被科学家所了解,但大多数的是属于理论上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量子通信被提了出来,它是通过量子力学的原理来保证通信过程中
高光谱图像的地物分类主要是利用地物光谱曲线和地物统计特性这两种方法来识别。其中,利用已知光谱曲线,采用匹配的算法来识别图像中地面覆盖类型是常用的方法,编码匹配分类
花粉是高等植物雄配子体。花粉的正常萌发和快速生长涉及到细胞识别以及信号转导,也是植物完成受精的关键。STK1是本实验室前期克隆的一个玉米花粉特异基因。本研究通过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