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对邻近昆山轨道交通高架桥的影响分区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营地铁周边工程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对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深入研究和分析周边复杂工程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影响,明确在保证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地铁安全保护技术标准与对策,保护地铁结构和运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地铁监护提供一些借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规范通过规定外部作业净距控制管理值和沿线控制保护区范围等方式,对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保护区作了较为笼统的划分。对于一些处于保护区内、距轨道交通高架结构较近的基坑,现有规定并不能完全避免基坑开挖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展规律性的研究。本文采用考虑小应变特性的土体本构模型研究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下基坑开挖对邻近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调研及有限元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对土体小应变各参数的取值方法进行归纳,并对国内外大量室内土工试验进行调研,分别对黏土、粉土、砂土的土体加卸载模量Eurref与初始剪切模量G0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不同土层二者的比例关系。总结了一套可反映软土地层土体小应变特性的参数。
  (2)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3种典型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引起的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在抛物线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变形可分为凹槽形沉降区、三角形过渡区和隆起区,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场可分为弓形变形区、变形过渡区以及悬臂形变形区;悬臂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位移场只存在三角形变形区和隆起区,而水平位移场则全部呈悬臂形;踢脚型模式下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均为最大。
  (3)通过建立地基土层-桩基-承台-桥墩-梁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围护结构最大变形、距围护结构的距离、开挖深度等因素下基坑开挖与墩顶、桩身变形的相关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处于土体弓形水平变形区的高架结构,间距的增大不会显著减小基坑开挖对墩顶水平变形的影响,但对桩身最大水平变形的影响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处于土体水平变形过渡区及悬臂水平变形区的高架结构,不同距高架结构中心的距离、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引起的墩顶及桩身最大水平变形曲线的斜率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趋于一致。
  (4)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短轨枕式承轨台轨道结构桥梁桥墩变形与轨面变形的映射关系,揭示了自重作用下桥墩顶在竖向、横向以及纵向三个方向位移工况下钢轨变形及受力、轨道板结构受力及变形分布,以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作为依据,得到桥墩变形控制指标,然后综合桩基变形控制标准,得到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变形控制指标。
  (5)以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变形控制指标作为依据对基坑开挖引起的桥墩、桩基变形进行分区划分,结果表明,无论是控制值还是警戒值,墩顶水平位移等值线的包络面积均明显小于桩身水平位移等值线的包络面积。即以桩身水平变形为分区划分指标,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变形分为A(危险区)、B(警戒区)、C(安全区)三个区域。
  (6)通过综合开挖深度分别为7m、12m、17m时围护结构不同变形模式下对应的桩身水平位移控制线,并对其进行插值处理,得到了不同开挖深度的桩身水平位移控制线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开挖深度及距高架结构不同距离情况下围护结构允许水平变形建议值的取值方法。
其他文献
碎石道床作为一种由道砟颗粒组成的散体材料层,道砟颗粒的形态、尺寸对其细观力学行为及道床的变形和劣化均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离散单元法(DEM)在研究铁路道砟力学特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DEM对散粒体道砟进行数值模拟时对颗粒不规则形态的描述成了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道砟颗粒形态复杂多样且离散性大,研究单一颗粒的形态特征显然不具代表性,需要从统计特性的角度对道砟颗粒形态进行研究。为此,本文提出道砟颗
学位
状态良好的轮轨接触面特性是重载铁路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重载铁路向着大轴重、长编组及高密度方向发展,在运输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轮轨作用增强、钢轨过度磨耗以及轨道结构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对轮轨进行轨顶摩擦控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近些年经过科研人员与现场铁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轨顶摩擦控制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摩擦控制条件下摩擦系数的影响机理研究甚少。因为对摩擦系数改善效果缺少定量的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在高峰期,城市路网普遍处于饱和甚至过饱和的状态,区域性交通拥堵频发,被动地调节供给已经难以解决问题,主动控制交通需求成为了更好的应对方案。路网宏观基本图揭示了路网饱和程度与路网运行效率之间的普遍规律,单峰型抛物线的曲线为区域交通总量控制找到了控制目标,通过截流和卸载,也即限制区域的驶入速率、提高
学位
手机和汽车大量走进人们的生活,手机功能不断丰富,人们对手机日益依赖,驾车频率和时长的提升,使得驾驶时使用手机行为频发的同时变得更为复杂,这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驾驶使用手机导致的分心驾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从2009开始每年都会整理、发布分心驾驶交通
学位
驾驶人因素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因此驾驶行为规律成为近来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不同道路设施条件、气候环境、交通状况等驾驶场景下的驾驶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典型(驾驶)场景下的驾驶行为数据,通过构建驾驶行为谱,记录特定场景下的驾驶行为特征和规律。将驾驶行为谱应用于交通安全领域,建立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方法。  首先,从道路设施条件、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和驾驶行为类型等维
当前,普通沥青混凝土在应用工程中易出现车辙、开裂及早期水破坏等路面损害,国内外的道路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改善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其中,掺加纤维是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常用的纤维中,由于木质素纤维材质松散,易吸水变质,增韧和抗裂作用不明显,玄武岩纤维对原料要求较高且生产成本较高,聚合物纤维种类多,现用于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聚合物纤维有:聚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等,但多数聚合物纤维存在着弹性模量低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市民提供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基础设施,是评价城市宜居性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现有标准对居住区级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十五分钟和十分钟步行可达的控制指标。而承担不同功能及有着不同人口集聚程度的城市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密度以及居民出行特征都有着明显差异。面向不同地理区位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否达到可达性指标要求?基于不同地理区位居住
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机动车的操作稳定性会降低,使得发生事故的机率增大,甚至导致多车连续追尾相撞的恶性交通事故及二次事故。经常有因恶劣天气干扰而直接或间接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本文以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风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不同恶劣天气下对高速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恶劣天气下高
学位
在大街坊、封闭街区的传统街区格局下,我国城市道路网呈现出道路间距较大、路网密度较小、道路宽度较大、支路在路网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因此现阶段的路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容易在高峰小时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小街区、密路网”模式中的道路网以道路间距小、道路密度较大、道路宽度较小为特点,能够有效
智能汽车规划决策是智能汽车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关键,特别是在混合交通流环境中,类似非保护相位转向车辆通过交叉口是智能汽车最具挑战性的混杂环境下规划决策任务。以左转车为例,在转向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交互特征:多个冲突对象;与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多层交互行为,以及多层交互导致的长时交互事件链。在目前的研究中,鲜有模型同时考虑这三种典型特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聚焦于在混杂环境下如何构建智能汽车规划决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