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可见光及太阳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钛醇盐氨水水解-沉淀法制备出了氮(N)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XPS、UV-Vis等手段对其晶型、粒径、元素组成、化学形态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以降解率和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及太阳光照射下催化降解染料橙黄G、对硝基苯胺(PNA)的性能和操作条件,从而为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实际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N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表征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723K温度下煅烧制备得到了N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晶型为锐钛矿型,理论粒径为13.9nm;主要由Ti、O、N、C四种元素组成,其中N的相对含量为1.76%,形态为表面化学吸附的γ-N<,2>和取代TiO<,2>中少量O后形成的N-Ti-O结构;N掺杂使其吸收带边发生了显著红移,在400-550nm之间出现有新的吸收带;对非敏化染料亚甲基兰具有显著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2.N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及太阳光催化降解水中的橙黄G:较低的pH值环境和适量添加H<,2>O<,2>有助于提高橙黄G的降解率,在可见光和太阳光两种光源下的最佳pH值均为2-3,最佳H<,2>O<,2>加入量分别为0.5mL·L<-1>、1.5mL·L<-1>。在可见光照射、进水浓度为25mg·L<-1>、pH值为2.0、J<,2>O<,2>加入量为0.50mL·L<-1>、催化剂添加量为1.0g·L<-1>的条件下,反应60min和150min时,橙黄G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63.00%和96.29%,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Degussa P25-TiO<,2>的25.27%和42.55%,这是橙黄G对TiO<,2>的敏化作用和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太阳光照射下,橙黄G的降解速率快于可见光下,N掺杂纳米TiO<,2>作用下反应40min橙黄G的降解率可达96.46%,稍低于相应反应时间P25-TiO<,2>的99.08%。 3.N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及太阳光催化降解水中的PNA:在可见光照射、偏中性环境和适量投加H<,2>O<,2>条件下,N掺杂纳米TiO<,2>可有效降解水中的PNA。当进水浓度为25mg·L<-1>、pH为6.0、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1>、不投加H<,2>O<,2>时,PNA的10h降解率可达到84.08%,是同等条件下P25的5.7倍;当加入0.5mL·L<-1>的H<,2>O<,2>后,水样中PNA的8h降解率即可达到100%,此时COD去除率为74%。在太阳光照射且不投加H<,2>O<,2>条件下,反应5h时PNA的降解率可达到86.84%,其COD去除率为75%。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实验室已驯化成熟的好氧反硝化污泥系统基础上,采用NO作为惟一氮源,进行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证实好氧反硝化菌的主导地位;研究确定菌株反硝化性能和脱氮性能的手段;设计正
本论文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通过逐步减少污泥沉降时间,提高污泥的临界沉降速度,并逐步增大系统进水COD负荷的方法造成选择压,使细小分散的絮状污
针对目前大肠杆菌污染水源事件依然存在的现象,本文以大肠杆菌为试验对象,高锰酸钾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为氧化剂,研究不同影响条件下,预氧化工艺对大肠杆菌氯化消毒副产物前体物(D
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有机溶剂的运用更为广泛、种类更为多样。有机污染物可伴随着工业废水排放、污水灌溉以及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中,因而,有机污染物已成为人类生产许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目前世界上无铅汽油中应用最广的添加剂,主要用以取代烷基铅来提高辛烷值。随着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MTBE通过炼油厂、加油站、汽车维修厂、公路沿线及贮油
铜绿微囊藻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优势藻类,其个体较小、且能产生藻毒素等危害极大的污染物。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于此类高藻水源水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气浮工
目前,各类荧光粉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晶体中掺杂稀土离子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掺杂的GdMAl3O7碱土金属系列荧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9%Ni钢用ENiCrMo-4焊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美国AWS A5.11标准、ASTM G28标准、国家标准GB/T 13814及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16万立方米储罐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采用原位自生还原法制备了MgO/Mg复合材料,克服了外加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与污染问题。原位生成的MgO增强颗粒和合金元素有效的改善材料的性能,同时普通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