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视觉技术在四旋翼无人机障碍物识别中的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机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机动性强的优点,拥有较高的军用和民用价值。无人机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多种算法和系统进行辅助。按照任务内容,可以将无人机的软件系统分为感知、认知、决策和控制四大模块。其中感知模块主要用于获取环境信息,是无人机实现自主或半自主飞行的基础,而障碍物识别技术是感知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环。无人机障碍物识别技术就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自主识别出障碍物并判断出障碍物距离自身机体距离的技术,该技术可极大地减少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坠毁事故。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障碍物识别技术由于其硬件价格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基于双目视觉和目标检测的无人机障碍物检测为研究目标,研究了以双目方法为主的视觉测量方法,并基于Open CV实现了双目系统的标定、校正和预处理等功能。在双目视觉方面,本文研究和对比了多种视差算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依赖固定窗口,对低纹理区域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口的使用梯度特征的Census视差算法,提高了立体匹配的效果;在目标检测方面,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对小目标不敏感、耗时高、网络结构复杂且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机载嵌入式移动平台算力有限的特点,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YOLO v3-tiny模型进行增加尺度、使用特征融合模块以及调整层数等调整,提出了YOLO v3-tiny-stronger目标检测模型。此外,本文基于某物流公司四旋翼无人机,采用NVIDIA Jetson TX2作为机载运算平台,搭配大疆N3飞控系统和小觅S2110-95/Color型双目摄像机模组,搭建了四旋翼无人机障碍物识别系统的实验平台,并实现了所需设备和算法的机载部署。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所提出的视差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了基于双目视觉和目标检测的无人机障碍物识别算法流程,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空场景下,本文设计的无人机障碍物识别算法能够检测出无人机飞行路线上的障碍物,并实时计算出障碍物与无人机的距离。由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前方的障碍物的实际距离无法准确测试,本文在地面状态下,对本文算法关于障碍物距离测量的准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米以内的障碍物,本系统的检测误差小于5%,基本满足了无人机对障碍物识别的准确性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电子技术已逐步成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半导体激光器推动了以光盘为主的信息存储技术的更新,由于光盘的信息存储密度与激光的波
1948年,Shannon首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解决了对信息的度量问题.自此之后,熵理论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诸多学者在经典“Shannon’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广义信息熵,如Tsal
双层股权结构(dual-class share structure)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关其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一直是学者关注与争论的重点问题。而董事和董事义务恰恰是公司治理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主题,因此有必要在双层股权结构的背景下重新深入探讨。在双层股权结构公司中,董事的身份与部分股东身份发生重合,并具有自我延续性,其作为股东身份所持有的股份上所附着的剩余索取权与表决权也不相匹配
在工业指针式仪表的出厂检定环节,实现精确的仪表自动读数,可以增加仪表检定的效率。相比于传统人工加压、人眼读数检测方法的低效,基于机器视觉的指针压力仪表读数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根据仪表出厂检测规范和相关国家规程,设计了用于检测现场的工业指针仪表检测系统。首先,设计了指针式压力仪表检测实验平台。根据国家压力仪表检定规程和仪表制造厂的检定方法,采用可控压力发生器,为仪表检定提供可控的
本文以局部放电强度和定位检测为目的,展开了对日盲紫外脉冲检测系统的设计和研究。首先,根据局部放电辐射的特性,设计了基于日盲波段的紫外脉冲检测系统。然后,我们分析了辐射能流在系统传输中的损耗,并将有限元分析法与射线追迹相结合得到系统接收能量随不同放电强度下的短气隙局部放电源空间位置的归一化分布。最后,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布规律的局部放电强度和定位检测方案。具体研究如下:(1)以日盲型光敏管
受“三股势力”的渗透叠加影响,新疆近十年来接连发生“7.5”爆恐事件、“7.28”莎车县爆恐袭击案以后,严重影响了边疆稳定和长期繁荣,更是凸显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大、警力不足、危机意识不强的弊端。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政策,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新疆问题,引导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地方经济,惠及2200万新疆同胞。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的繁荣稳定成为区域政府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
随着国内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领域要运用工程爆破技术。其中爆破振动危害逐渐突出。爆破振动效应对周围建筑设施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其危害已经成为工程爆破中一个重点关注问题,控制爆破振动的危害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工程爆破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现场监测的爆破振动数据,运用Hilbert-Huang法对实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并且将瞬时输入能量的理论和HHT法相结合,进行了以下的研
大豆/玉米间作作为一种常见的间作种植模式,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群体空间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大豆/玉米间作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作用。但对于大豆/玉米间作种间根系相互作用造成根系的可塑性,以及根系对间作体系土壤剖面养分空间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还很少见报导。本试验通过裂区设计,设NO(不施氮肥)、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00 kg.hm-2)四
蝌蚪是无尾两栖类个体发育中的幼体阶段,生活在水中并用鳃进行呼吸。蝌蚪具有软骨性的颅骨和鳃骨,颅骨是指由上下颌骨、小梁骨、颅腔、腭方软骨和听囊等组成的软骨结构,鳃骨
汉语情态动词“要”,作为典型的情态动词之一,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要”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单一层面的描写与分析,取得了一些卓越的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汉语情态动词“要”的语言使用,但同时也突显了其意义研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即意义解释的片面性和缺少意义解释模式。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探究汉语情态动词“要”在具体语境使用中的意义。汉语情态动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