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皮格曼图像小说中的创伤书写——以《鼠族》和《无影之塔》为例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特·斯皮格曼是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是目前唯一以图像小说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其代表作《鼠族》和《无影之塔》这两部图像小说分别关注了发生在20世纪和21世纪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即纳粹大屠杀和9·11恐怖袭击事件。斯皮格曼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手段讲述了灾难性事件中幸存者们的创伤故事,揭示了创伤患者的精神痛苦,同时通过挖掘创伤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表现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灾难事件的反思。
  本文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图像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创伤理论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为下文的论述提供背景介绍和理论支撑。第二章以《鼠族》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鼠族》中父子两代人所患的大屠杀创伤,其次从特殊的动物隐喻、多层的叙述结构和非线性的叙述时间等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伤书写策略,最后通过研究作品中父子之间的冲突探讨作者在创伤故事书写中对客观历史的探寻,并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对大屠杀真相的呼吁与尊重。第三章以《无影之塔》为研究对象并将之与《鼠族》进行各个角度的对比分析。首先介绍《无影之塔》中主人公的9·11创伤与大屠杀创伤的联系与不同,其次通过分析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小说物质性和手工创作过程的强调以及视觉元素的多层堆积等的书写手段,发掘作者对媒体和政府掩盖与曲解历史真相的反抗。最后分析了作品中表现出的媒体和政府宣传下导致的种族矛盾的激化以及这种片面宣传背后的战争意图,探讨作者对布什政府蓄意控制媒体并将9·11恐怖袭击事件作为战争目的进行利用却无视灾难过后民众丧失安全感的揭露和指责,认为作者在个人创伤史与官方历史的对抗中,表现出了对关切真实的创伤并正视历史真相的呼吁。本文最后的结论认为斯皮格曼在这两部作品中不仅拓展了图像小说书写创伤故事的方式,更在创伤书写中表现出了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其他文献
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由来已久的主题,在中晚唐诗坛上怀古咏史的创作达到空前繁荣景象。明末清初之际怀古咏史诗词因能寄托故国黍离之感被文人反复题咏,余怀、余宾硕父子不仅以明遗民身份自居,同时也是怀古咏史诗创作的佼佼者。本文对清初余怀、余宾硕的怀古咏史诗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鼎革之际的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各自风格的成因,更好地把握清初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章余怀生平及怀古诗创作。简要概括了余怀一
学位
我们发现格林布拉特所写莎士比亚新传《俗世威尔》可以印证他的文学观念,这个传记像是一部大型的文学评论,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俗世威尔》与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观念结合起来解读,以求加深对文化诗学观念的理解。本文在了解文化诗学的文学批评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俗世威尔》如何体现文化诗学的观念,分析其传记与文学批评融合的写法。由此,阐释其新意和学术价值,为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第一
学位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其内容既有丰富的地方实状报导,又含有一些当时地方上的实况。珍藏的奏折种类之丰富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是目前已整理出版的关于光绪朝奏折研究中最为全面、细致的文献汇编。对于研究清史来说,不啻为一大宝藏,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本文以二十六卷《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为研究对象,采用穷尽式调查和客观描写相结合、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等方法对《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的词语进行研究
方一夔,又名方夔,字时佐,号知非子,宋末元初人。他曾心怀壮志,却仕途多舛,之后归乡授徒讲学。值得关注的是,方一夔创作了四百八十余首诗作。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独具特色,收录于《富山遗稿》中。本论文以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方一夔家族先祖、学识渊源、交游等个人情况以及他的诗歌题材、诗歌艺术特色,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发掘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来
学位
本文尝试把卡夫卡的所有小说看作一个整体的文本,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卡夫卡的小说存在哪些误解叙事?2.小说的误解是如何发生的?3.小说的误解叙事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回答以上的问题,本文借鉴了经典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三个方面对卡夫卡的小说进行分析。  第一章主要从卡夫卡小说的故事层讨论误解叙事的产生与结果,即误解与人物、情境和情节的关系。主人公误解其他人,且多处于事发现场,这种误解导致
学位
李洱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曾获得国内多种文学奖项。其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个性,语言新奇生动,富有变异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李洱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变异修辞学、信息修辞学、美学等相关理论,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异运用深入探究李洱小说的变异修辞现象及成因,以求更好地解读李洱小说语言构建艺术和修辞特点,丰富变异修辞理论,有助于充实李洱相关研究资料和更好地理解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
学位
汉语上下义复合构词式是从语义角度观察到的一种词汇构式。该类构词式内部构词语素间呈现明显的上下义关系,并与词汇间、句子间的上下义关系具有同构性。本文以汉语上下义复合构词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上下义复合构词式的历时发展,以呈现上下义复合构词式在汉语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面貌,并对其进行细致描写与分析,由此探讨上下义复合构词式的类型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词汇发展的总体趋势,探讨上下义复合构词式产生的原因,
学位
石一枫是70后作家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等。其作品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语言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有关石一枫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创作方式、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方面,从语言修辞方面展开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石一枫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修辞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统计法以及比较法对石一枫小说的修辞特色和修辞接
学位
我们把从古至今表达“蹲坐”这一概念的词统称为“蹲坐”概念域,其与“站立”“躺卧”同属“身体姿势”概念场。汉语史上,“蹲坐”概念域内先后出现了“坐、蹲、踞、跪、跽、骑、箕踞、箕坐、夷俟、夷踞、蹲坐、踞坐、夷蹲、蹲夷、蹲踞、跂坐、跏趺、趺跏、趺坐、盘坐”等成员,其中的复音成员按照意义标准(即坐姿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归分为“箕踞”“蹲踞”“踞坐”和“跏趺”四个子概念域。四个子概念域内部都包含各自的成员,
学位
文章以《俗文学丛刊》第四辑明清时代背景的京剧抄本(326册至339册)为研究对象,通过异文比勘法、参证方言法和审察文义法对《俗文学丛刊》京剧抄本中的俗字进行考释和归类,探究俗字产生的理据和形成过程,以求呈现京剧抄本的用字情况、消除京剧抄本的阅读困难和填补现有辞书的空缺。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来源、语料,以及研究现状、意义和方法。第一章对《俗文学丛刊》京剧抄本的俗字进行考释。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