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方一夔及其诗歌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一夔,又名方夔,字时佐,号知非子,宋末元初人。他曾心怀壮志,却仕途多舛,之后归乡授徒讲学。值得关注的是,方一夔创作了四百八十余首诗作。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独具特色,收录于《富山遗稿》中。本论文以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方一夔家族先祖、学识渊源、交游等个人情况以及他的诗歌题材、诗歌艺术特色,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发掘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来源与意义,目前的研究现状,方一夔诗作的钞本及流传。
  第一章追溯了方一夔的家族先祖,分析他的学识渊源以及交游情况。首先,通过相关记载得知方一夔的先祖有方雷氏、方昊、方应霆、方逢辰、方逢振;其次,从地域风气、师学承传、自身苦读几点考察方一夔的学识渊源;最后,考察与方一夔交游甚密的友人有洪震老、袁易、夏溥、吴墩等人。
  第二章涉及方一夔的儒道思想及诗文主张。本章节分为两小节。第一节论述方一夔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第二节从方一夔诗文的致用、诗文的刚劲有力、诗歌的言外旨趣探讨其诗文主张。
  第三章探讨方一夔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诗歌的题材内容。方一夔所处时代是宋末元初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生较大变化,深刻地影响时代的人物。方一夔创作数量较丰富,其内容划分也较为多样。以题材为划分依据,可分为五节,分别是感兴诗、农事诗、咏史诗、咏物诗、交游诗。
  第四章论述方一夔诗歌的艺术特色。这一章围绕两节内容展开。第一节诗歌创作特点包括用语精工、蕴含理趣、想象丰富、以平凡事入诗;第二节以方一夔诗歌的悲慨万端、纡徐浑厚、清新自然、雄健豪迈细述其诗歌创作风格。
  第五章探究方一夔诗歌与时代风习,将从展现时代的“崇陶”风气、表现宋末元初对苦吟风味的复归这两节内容进行分述。
  结语总结方一夔及其诗歌创作。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方一夔,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同时有一定的诗歌艺术性,为宋、元文学史增添了多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裴说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与王贞白、曹松、贯休等人都有过密切的交往。与同时代的诗人一样,裴说感受着晚唐时代动乱不安的氛围,在诗歌创作上推崇苦吟。就其诗歌创作的整体倾向看,也同晚唐末期的审美趣味相照应;且裴说多年不第,内心苦闷,也因此更能显示当时时代的某些风格特征。由于与裴说有关的文献记载比较少,而且存诗也不多,给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一些困难。本文在整理与裴说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晚唐特定的时代背
学位
清末全椒文人薛时雨继承了全椒薛氏“耕读传家”的传统,出山后不仅在晚清政治、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在诗词文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目前学界对于薛时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教育与《藤香馆词》两方面,对于薛时雨的思想、家族、诗歌、八股文等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试图立足于文本,结合薛时雨的人生经历以及晚清时代背景,对薛时雨及其作品进行系统的探究,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绪论介绍课题来源、目的和目前
学位
吴鼒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主要收录在《吴学士诗集》《吴学士文集》和《百萼红词》中,此外,吴鼒编选的骈文选本《八家四六文钞》成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骈文选本。  吴鼒父亲早逝,二十一岁后从学于母舅汪朝绣与表哥汪履基,吴鼒经学得汪朝绣真传,而四六及选学受教于汪履基。鼒尝从朱筠、曾燠等人游学,遍游山水名胜,结交师友。嘉庆己未成进士,选庶吉士。后得体仁阁大学士朱珪器重,名震朝野。吴鼒交
学位
屈大均是清初岭南著名的遗民学者,与梁佩兰、陈恭尹齐名,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诗作数量庞大,存诗足有6000余首,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而词仅存373首,虽然在数量远不及诗,却也卓有成就,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屈大均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现有研究虽然对屈大均的词学观、词集的流传、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均有论及,但多流于浅泛,缺乏整体性的观照。事实上,屈大均词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艺术风貌也别具一格,所
学位
本篇论文将以薛嵎及其诗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从薛嵎的生平家世、诗歌主题、诗学渊源与审美情趣及诗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薛嵎诗歌的研究意义以及薛嵎诗歌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主要介绍薛嵎的生平及家世。本章先从其个人生平入手,对他的生卒年略作考据,并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接着挖掘薛嵎的家族家世背景,揭示此背景对他的影响。最后,根据诗文史料梳理其交游情况。  第二章主要研究
学位
刘驾是晚唐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他一反晚唐绮靡诗风的习气,与同时代的曹邺、于濆、聂夷中等人形成了晚唐诗坛中具有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倾向的群体。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样,刘驾经历了晚唐社会的衰微,感受着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就其诗歌创作倾向来讲,刘驾多创作五言古诗,通过诗歌创作来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保持着一份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诗人的文献资料记载较少,所存的诗歌也不多,本文在整理相关文
学位
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发挥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于方寸之间彰显汉代博大的文化内涵。两汉铭文镜承载纹饰之美与镜铭之巧,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汉代镜铭文的形式、主题、体式三个方面对镜铭演变特点进行梳理,试分析两汉镜铭发展呈现差异的原因,并将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进行对比,尤其关注镜铭与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的比较,考察汉代文学发展全貌。  第一章概括与
学位
怀古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由来已久的主题,在中晚唐诗坛上怀古咏史的创作达到空前繁荣景象。明末清初之际怀古咏史诗词因能寄托故国黍离之感被文人反复题咏,余怀、余宾硕父子不仅以明遗民身份自居,同时也是怀古咏史诗创作的佼佼者。本文对清初余怀、余宾硕的怀古咏史诗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鼎革之际的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各自风格的成因,更好地把握清初政治文化背景。  第一章余怀生平及怀古诗创作。简要概括了余怀一
学位
我们发现格林布拉特所写莎士比亚新传《俗世威尔》可以印证他的文学观念,这个传记像是一部大型的文学评论,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俗世威尔》与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观念结合起来解读,以求加深对文化诗学观念的理解。本文在了解文化诗学的文学批评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俗世威尔》如何体现文化诗学的观念,分析其传记与文学批评融合的写法。由此,阐释其新意和学术价值,为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第一
学位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其内容既有丰富的地方实状报导,又含有一些当时地方上的实况。珍藏的奏折种类之丰富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是目前已整理出版的关于光绪朝奏折研究中最为全面、细致的文献汇编。对于研究清史来说,不啻为一大宝藏,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本文以二十六卷《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为研究对象,采用穷尽式调查和客观描写相结合、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等方法对《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的词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