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基于拉斯韦尔“五W”传播理论的认知行为研究方案,并制作呈现出4分钟左右的微视频(穿插恐动症及关节置换的宣教知识)。初步探索该研究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相关认知及行为的效果;对比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和线下常规指导分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程度、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经微传播途径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用文献系统综述法追踪国内外关于恐动症患者的干预方案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预实验及专家咨询拟定初步干预方案,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关节骨科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并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恐动症评分>37分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线下常规指导,干预组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微传播途径的认知行为方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的恐动症评分(TSK)、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和自我效能评分以及首次下床时间结果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男/女)、体重指数(BMI)、年龄、教育水平(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所从事的职业(农民/职工/其他)以及医保付费方式(新农合/城镇医保/全自费)结果无差异(P>0.05),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例如疼痛年限、手术位置(左/右膝关节置换)、合并疾病(0/1/2/3种及以上)结果也无差异(P>0.05)。认知方面: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麻醉苏醒24h内)恐动症评分(TSK)、疼痛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时,两组患者恐动症评分相比仍无差异(P>0.05),自我效能评分有差异(P<0.05),疼痛评分有差异更为显著(P<0.01)。随着住院时长的延长,两组患者第三次评分(术后7天)结果显示恐动评分(TSK)、疼痛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有差异(P<0.001)。患者在住院期间的TSK及疼痛评分呈总体下降趋势,自我效能呈上升趋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评分在时点、组别以及交互效应上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在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微传播途径的干预方法对各项结果的作用会随着时间这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行为方面: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经非参数检验后显示干预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在术后第1天(麻醉苏醒24h内)无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第7天进行二次测评时结果有差异(P<0.05)。患者在住院期间的ROM以及ADL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后,各项评分结果在时间、组别以及交互效应上P<0.05,提示两组患者ROM及ADL评分在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微传播途径的干预方法对各项结果的作用会随着时间这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论:经微传播途径的认知行为干预在TKA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恐动程度,减轻患者在术后非理性的疼痛感觉,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我效能评分。经微传播途径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在TKA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增加其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