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思索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紧紧围绕法国大革命这一世界社会政治发展的重大事件,研究近代欧洲各国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反应中的政治哲学观念,从而分析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的分化与进展,进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与超越。按照逻辑与历史的原则,本文除导论之外,共分五章。  第一章,法国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状况,不仅是大革命的总根源,而且是革命过程异常激烈和彻底的直接原因,结果是资产阶级完成了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法国大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即法国革命的哲学家对那场大革命风暴的到来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他们把英国启蒙政治哲学改铸成摧毁旧制度、构建新国家的政治原则,有力地唤起了法国民众的革命激情。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专制的旗帜下,阵营内部也出现了理论交锋,尤其是卢梭与伏尔泰之间在如何进行“政治解放”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这种革命意识形态的论争也一直伴随着整个激烈革命政治斗争的全过程。最后,代表小资产阶级和下层民众激进平等、民主与利益诉求的卢梭政治哲学,在大革命高潮时期被激进的革命者推上了政治前台。  第二章,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哲学论争。法国大革命持续而激烈的武装对决的同时,人们也围绕着利益、原则、恐怖与暴力等问题在政治观念层面上进行着论争。在革命高潮时期,面对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下层民众的推动下,逐步把法国启蒙思想转化为了激进的革命法制和审判、美德政治、主权在民和世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为遏制法国大革命在西欧的传播与蔓延,英国学者柏克站在君主立宪制立场上,以自由、秩序、历史传统等为名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猛烈地批判,使他成为西方思想界反对法国革命的保守派的首席代表,由此引出英、法自由观念的差异。国际革命家潘恩站在启蒙政治哲学的立场上,以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为依据,回击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奠定了激进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进一步丰富了近代欧洲政治哲学。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的法、英自由主义反思。革命后的法国出现了反复的社会政治动荡,法、英自由主义者继续反思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奠定了近、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谱系。法国学者贡斯当延续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评判,对罗伯斯庇尔的“恐怖政治”与拿破仑的“僭主政治”进行了严厉批判,创造性地阐释了两种自由、人民主权与代议制民主理论。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多维透视,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看到,法国式的自由是“平等的自由”,存在着专制与暴政的危险,因此要努力平衡自由、平等与民主的关系,以使自由与民主获得稳定发展。阿克顿通过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研究,突出了英国革命的自由主义典范性,批判了法国大革命的极端自由主义误区,并努力缝合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与权力的边界,进一步展现现代自由主义的新观念。  第四章,德国古典哲学思辨中的法国大革命。德国古典哲学家从被法国大革命激荡起的自由这一进步性思想起步,逐步走向理性的自由王国,最后把革命性的思想隐藏在保守性的睡帽里。法国大革命对康德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离开康德对大革命的理性思考,无法完整理解其哲学精神的全貌,他认为大革命既合乎理性又违背理性。费希特一生都在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后果打交道,终生都在坚持大革命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弘扬理性王国,他从先验自我的理性原则为大革命进行的合理性辩护出发,到以法治理论为共和制的合法性作论证,最终有转向为理性国家作论证的保守倾向。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化作了理性的哲学体系,他对法国大革命的完整态度应为四个基本方面:理性的日出、绝对自由和恐怖、自由的定在、理性的狡计和威力。他不仅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进行了国家理论的重建,而且也对国家主义进行了批判,进行了自由理论的重建。在此基础上,个人自由与整体国家成为了绝对精神、世界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  第五章,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变革过程,也是他们从理性自由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实践过程,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构成了他们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提出,法国大革命只是带来了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政治解放并没有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革命,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他们以人类解放的革命性与建设性理论超越了政治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与国家主义。他们还提出,人类解放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形式原则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从而为人类解放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关于民本思想的形成,先前的研究者多认为是统治者恐惧于民众的力量,因现实政治的需要而提出以民为本。本文注意到此种传统观点中天的因素的缺失,而提出天、君、民三元模式,并以此
“教育产业化”在国外有其特定的内涵与实施条件,当前我国的“教育产业化”缺乏实施条件,出现了异化现象。从教育目标与人道的层次和受教育对象与人道的广泛性而言,“教育产业化
任伯年是清末画家,作为“海派四杰”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不同题材中国画的探索和实践,并创立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群仙祝寿图》是他早期
本文旨在对成中英的儒家伦理思想进行论析。首先,考察成中英对中西伦理传统的现代反思,分析其思想顺应时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成中英的整体伦理思想加以梳理,系统分析成中英在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本体基础进行分析。首先假定一个观点: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是其实践观的理论基石。然后,一方面,对这个假定进行追问和分析,通过分析和追问发现:按照亚里
劳丹提出的规范自然主义是一种元方法论。它主张方法论可以抛弃其传统的规范角色但是仍然保持对于经验证据的敏感性。规范自然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其一是方法论,其二是价值论
首先阐明感性和活动原则在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各个阶段的表达方式,然后考察这些表达方式在作为形而上学之完成的黑格尔哲学中如何成为被超越的环节,最后,通过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