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包衣对玉米种子安全性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常见一种新发病害,严重地块发病株率在80%以上,在六叶期以前表现症状的玉米植株一般都不能结穗,导致玉米绝产。发病株典型症状为植株矮化,发病部位对应的上部叶片出现黄色条带,有时还会出现分蘖,该病目前暂时被命名为玉米矮化病,该病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外寄生线虫是引起该病的关键因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即可侵染玉米,导致发病。依此分析,用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杀线虫剂中,噻唑磷(fosthiazate)是日本石原产业公司最新开发的一种具有优异杀线虫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具有显著内吸活性,可以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噻唑磷属于中等毒化合物,对土壤线虫和植物体内线虫均具有优异杀灭效果,且防治效果稳定持久,对人和环境安全、无公害等特点。在国内外还没有噻唑磷水乳种衣剂的相关报道和相关产品生产,这是因为噻唑磷对种子具有一定化学胁迫作用,会抑制种子发芽和影响幼苗生长,不能直接用于种子包衣。如果将噻唑磷通过种子包衣防治玉米矮化病,必须研制具有缓释性能的噻唑磷水乳种衣剂,通过减少噻唑磷与玉米种子和幼苗的直接接触,提高药剂安全性,同时延长药剂的持效期。本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的制备;二是分别对比研究15%噻唑磷水乳种衣剂和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包衣后对玉米出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三是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玉米玉米矮化病的田间防治效果。(1)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制备:以噻唑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噻唑磷/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首先通过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缩合聚合制得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以1601为乳化剂,SMA为分散剂,制备(噻唑磷+二甲苯)/水O/W乳液;然后用质量分数为5%的HC1溶液调酸固化,待反应完成后加入固化剂NH4CI,最后用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调节pH至6.9,加入成膜剂NDSF、黄原胶、乙二醇,充分搅拌均匀后称重定容,就成功制备了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噻唑磷为囊芯的15%微囊悬浮种衣剂。测得微囊中位径为5.00μm,包覆率达89.8%,热储分解率为10.19%。(2)分别对比研究15%噻唑磷水乳种衣剂和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包衣后幼苗和幼芽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15%噻唑磷微囊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后提高了出苗率,减轻了对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呼吸速率和CAT、POD的活性,延缓了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SOD活性的降低以及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大大提高了玉米对药剂胁迫的抗逆性,减轻了药害的发生程度,提高了玉米出苗的安全性(3)播种后23天和37天,对玉米矮化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8%和100%,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其他文献
从绿色流通加工的最终目标、行为主体、基本作业活动三个方面明确绿色流通加工的内涵。绿色流通加工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物流活动,它为流通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为明确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安全性和防治蛴螬的效果,采用砂培法,评价20℃和25℃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烯啶虫胺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对照药剂氟虫腈种子
<正>日前,中国残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以"密切联系基层,倾听基层残联工作困难和建议"为主题的扩大学习会,专题听取河南省驻马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银良,新疆维吾尔
我国未来的三十年中,粮食总产将以年均1.23%的速度递增,明显快于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能够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但不能忽视诸如土地、水资源、气候、种粮收入、农业资源等限
为了揭示湖北省恩施州富硒土壤区常见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含硒、镉的特征,以恩施市新塘乡、龙凤镇等地区为采样区块,对土豆、茶叶、玉米、水稻、魔芋、白菜、萝卜及其根系土进行
<正>晚清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个新知背景下,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晚清小说,直接承担了近代科学知识与理念传播的重任,并以小说笔法展开了对世界和主体的双
目的评价2种国产利巴韦林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试验方法.22名健康志愿者顿服1000mg利巴韦林片后,在规定时间内采血.以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以DAS(Ver1·0)新
青岛市创建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既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一些不足;既面临重大机遇,也要应对危机与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加快推进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要重视发展海洋文化节庆会展
满铁附属地的学校教育体系分为日本人学校教育及中国人学校教育两大系统。通过对中日学校教育学制进行梳理,可厘清其学制的年限及其变化,了解其特点、差异,明确两种不同学制
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在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中也应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而利用PLC进行自动编程,然后利用U盘的功能,将所需要的数据都传输到计算机中,计算机会进行统一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