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特征,主要累及肠道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其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机体免疫、肠道内环境及感染等因素有关。病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U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因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益生菌制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用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UC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而分析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及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及病理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且符合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灌肠等传统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随访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C-反应蛋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根据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及UC-DAI评分,治疗组完全缓解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1.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UC-DAI、C-反应蛋白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比美沙拉嗪等传统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目的和意义: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特异受体CXCR4的结合可通过改变白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在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耐药、凋亡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
目的: 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犬的脓毒症模型,对脓毒症犬进行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对其血流动力学及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本实验以
目的:  了解山东省泰安市青少年女性流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宣教方法、避免意外妊娠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减轻因意外妊
目的:在遵循DICOM标准的基础上,根据J2EE规范,分析并设计一个分布式的PACS。完成影像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并对标准DICOM文件进行解析,存储和归档。然后实现从不同的客户端对系统进
目的:依据GVHD发生机制构建体外DC诱导T淋巴细胞的调节模型,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刺激白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治移植物抗宿主
背景及目的: 机械通气作为治疗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必要手段,大大降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的死亡率。但四十年的临床应用发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Ki-67等分子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初步预测、评价,及乳腺癌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方法
研究背景: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患病率约为1/5000~10000,主要累及眼,骨骼和心血管三大系统,在眼部的主要表现为高度近视,眼轴过长,扁平角膜以及晶体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