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化的家族叙事——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坛中,莫言和苏童对家族的叙述和书写颇具代表性。他们用介于写实和虚拟之间的意象性表达使家族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写实性宏大叙事”所造成的家族叙事形式的单一性和叙述语言的平实性的格局,为家族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艺术空间。本文以意象为切入点,聚焦莫言、苏童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从意象的文本构建、意象的审美意蕴、意象的叙事表意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人意象化叙事下家族小说所呈现的不同风貌,拓展新时期家族叙事研究的同时,深入理解两人的审美观、创作观和人生观。   全文论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意象”在中国、西方的演进过程入手,概览古今中外名家学者对“意象”的阐释和论述,从整体上对“意象”概念加以梳理和辨析,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理解意象化叙事和意象化的家族叙事,简析莫言、苏童意象化家族叙事的概貌,进一步明确本文论述的空间。   其次是从意象群落的构建和色彩意象的运用两个层面介入莫言和苏童的意象化叙事。一方面通过对《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红蝗》、《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家族小说的细读,提取、罗列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明晰两人各自的意象群落;另一方面分析两人在色彩意象,尤其是“红色”意象上的运用,通过上述分析对比概述两人笔下的意象世界。   继而以莫言、苏童两人家族小说中的具体文本为依托,从作家对历史的想象,对家族叙事的颠覆中体味意象在家族叙事中的超越性、自由性和包容性,深挖文本深层审美意蕴的同时,深入理解两人家族小说的创作风格和理念。   最后从时代背景和文学环境剖析两人启用意象化叙事的原因,再从成长地域、童年记忆及生活经历、个人创作观三方面探寻两人个体风格差异的缘由。
其他文献
在进行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国训诂学与西方释义学均是源于对古典文献的释读,但两者在不同的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中相行渐远,两者的学术命运大相径庭。在历史发展中,西
"见字不知音"是目前许多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巨大障碍,形声字是现代汉字的主体,形声字的音符具有一定示音功能。但是由于汉字表意特征过于明显,所以音符的示音功能常常受到忽视
近年来对“现代诗派”的研究著作固然不少,但关注点多集中在作家作品、期刊杂志,以及中西诗学的影响研究这几个层面,对“现代诗派”诗人的群体精神层面的研究并不充分。而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