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效率与网络效应的双重视角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革命进程之中,信息通讯技术(ICT)带来了广泛的数字红利(digital dividends),提高了人类福祉,促进了地区生产效率和相互关联(World-Bank,2016)。数字经济浪潮下,ICT为区域发展带来新动能。那么,ICT对中国的区域经济绩效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文以省份为区域研究的单位,将区域经济绩效分成区域内部绩效和区域间绩效,内部绩效表征为区域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区域产业的生产效率,区域间绩效表征为区域间网络效应。本文测度了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整体生产效率、区域产业生产效率、区域间网络效应的影响,较为全面地研究了ICT影响区域经济绩效的路径和程度。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基于生产效率分解的视角,考察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使用多种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首先用DEA Malmquist指数分解,将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用面板Tobit回归,考察了ICT对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TFP反映产出增长率超出投入增长率的部分,技术进步反映了创新,技术效率反映了组织管理效率、生产规模效率的改善。接着,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的极大似然法考察了ICT对技术效率、规模报酬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全国范围来看,ICT对TFP的影响系数为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ICT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途径,不是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所包含的组织管理效率和生产规模效率,而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所包含的创新。②从东中西部区块划分来看,对于东部省份,ICT能提高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从而综合表现为ICT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部省份,ICT能提高技术进步,但是抑制技术效率,正负效应基本相同,所以综合表现为ICT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没有影响。对于西部省份,ICT能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技术效率,但是对技术进步的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对技术效率的负向作用,所以综合表现为ICT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③宽带渗透率(用来表征ICT扩散程度)与生产要素规模报酬呈现出U型关系,当宽带渗透率处于中等水平时(U型曲线的最低点),规模报酬并没有出现递增,此时的生产体现为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难以观察到生产率的提升,但随着宽带渗透率增大,跨过某个临界值后,规模报酬开始呈现递增趋势。  (2)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考察了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内的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数据,以产业四位码为单位聚合成省份-产业-年份层面的产业数据,并结合NBER-CES、unstats、美国国家统计局、orbis企业数据库等多来源细分产业数据,得到省份-产业-年份层面的产业投入产出及产业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考察区域ICT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当省份ICT发展指数提高一单位标准差(SD)且产业的任务复杂度提高一单位SD,可以使该省份内的产业产出值提高2.83%,类似的,省份ICT发展指数提高一单位SD且产业的R&D密集程度提高一单位SD,可以使该省份内的产业产出值提高9.79%。②ICT总指数包含五类细分指数,每项细分指数都对产业产值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ICT产业技术指数对区域内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强。③ICT发展水平能提高R&D密集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但是ICT发展水平对任务复杂产业的就业和工资都为轻微负向影响。这符合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的预期。④ICT可以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表现为可以降低任务复杂产业的资本配置扭曲程度,降低R&D密集产业的劳动配置扭曲程度。  (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间网络效应的影响。首先,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下,利用省际间铁路货运数据所代表的区域间经济联系来表征区域间网络效应,并测度了该铁路货运网络的节点属性。接着,基于Hidalgo et al.(2007)的产品空间和接近度思想,利用省份宽带数据、产业数据构建省际间的ICT接近度矩阵、产业相似度矩阵。最后,将ICT接近度矩阵、产业相似度矩阵与省际经济联系矩阵放入QAP回归方程,测度ICT对区域间网络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省际经济联系、ICT联系、产业联系呈现出不同网络结构特征。省际经济联系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分割,由块分析可知我国主要省份可以被分为八大板块,相比之下,省际ICT联系和产业联系则更为紧密。②省际ICT接近度对区域网络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ICT接近度提高1单位标准差(SD)可以导致区域经济联系提高0.056-0.104单位SD。同时,省份ICT强度也是强化区域联系的重要因素。⑤省份ICT强度可以提高省份结构洞属性(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层次度)分值,说明ICT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在经济联系网络中越处于中心地位。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关于ICT对区域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利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并测度了ICT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然后还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了ICT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从而将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拓展到ICT。  (2)关于ICT对区域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首先,测度了ICT对不同产业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发现ICT对R&D密集产业、任务复杂产业有较强促进作用。另外,利用产业经济学相关模型测度了ICT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发现ICT可以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3)关于ICT对区域间网络效应的影响。现有关于区域间网络效应的研究,基本是基于空间经济学和空间计量方法,空间经济学和空间计量方法重点研究地理关系和属性数据,对两地间的产业相似度、技术相似度等关系数据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创新地使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同时探讨关系数据和属性数据对区域联系的影响。虽然目前有少量研究将社会网络分析用于区域经济分析,但只限于刻画区域间网络结构及变动趋势,没有分析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或者虽然分析了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但是没有考察ICT的作用。本文用社会网络图刻画了区域间网络结构,并用QAP法研究了ICT的关系数据(省际ICT相似度)和属性数据(本省ICT强度)对区域间网络效应的影响,从而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ICT对区域间网络联系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 1984年4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会上,《中国日报》副总编冯锡良同志被授予新闻贡献勋章.在校长和院长共同签署的奖状上指出,主要是为了表彰冯锡良三十多年来献身于他的国家的新闻事业.在创办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张英文报纸中作出的贡献,以及致力于通过报纸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当前,如何对待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三次浪潮”或“新的产业革命”对我们的挑战,是一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不管“第三次浪潮”或“新的产业革命”的理论是否科学和能否成立,
在报纸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领导,什么人在办报.关于党对报纸的领导,尽管有些人并不心服(现在证明,这种人主要是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但是终究是蚍蜉撼树,他们的失败是早
怎样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这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若的一个新的問题。怎样报道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题,这是我們人民新聞工作者面临着的一个新的課题。历史走到了
在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际宣传战线上,揪出了蒋元椿这样一个党内右派分子.他利用担任人民日报东方部主任的职务,在整风运动初期,从党中央机关报内部兴风作流浪,向党
<正> 《新闻研究资料》第十七辑刊有翁植耘同志撰写的《王闻识烈士小传》。因王闻识烈士在1939年初至1940年9月曾在当时设在我县境内——於潜鹤村的《民族日报》任社长,所以我们征集了一些有关《民族日报》以及王闻识烈士的资料,《王闻识烈士小传》一文,有几处与我们征集的资料有些不一,提
改革开放的列车已行进40周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由弱至强的跨越式发展。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逐渐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成为当前中国
对基于RTP的网络音视频传输的研究进行分析。 The research on RTP-based network audio and video transmission is analyzed.
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应急管理者在应对经验上往往显得有些不足。有经验的应急管理者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的应对经验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处理。但即便是这样,有的时候有经验的应急管理者也会在处理事件时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突发事件具有其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缺少经验的应急管理者更加需要以前的类似事例应对措施的指导,这时就需要一个案例库,通过案例推理体系给予应急管理者相应的支持。在所构建的电网应急抢修的案例推理体系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