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将决定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城镇化已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扩大我国内需的长期动力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陕西省也积极参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取得了较大进展。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大省,有着经济“领头羊”的作用,但陕西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镇化的质量,这同时也凸显了陕西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城镇化速度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全方位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有着资金融通的功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所以,研究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系统的分析了陕西省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相关理论基础、现状研究、问题探讨、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四大部分来展开。相关理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做出介绍,再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即人口迁移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及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三方面引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焦点所在。同时,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及金融效率三个角度来梳理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凸显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作用。现状研究及问题探讨部分通过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金融发展现况进行实际分析,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不足。实证研究部分则是构建三个VAR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金融指标出发分别对新型城镇化中的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后实证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三个指标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与金融支持的三个指标即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金融规模是经济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金融效率是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金融结构是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但金融支持的三个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均不显示格兰杰原因。但从脉冲响应分析却发现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在后期均起到拉动作用,这说明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总得来说,金融支持对城镇化推进具有显著的作用。政策建议部分针对陕西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不足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融资渠道,推进金融服务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民间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