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中的寻访:沃特·惠特曼、约翰·缪尔、罗杰·迪肯作品中的树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之物,在人类及其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树作为自然的代表,分析沃特·惠特曼、约翰·缪尔和罗杰·迪肯三位作家在时空中对树的朝圣。本文借鉴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将空间维度抽象成生态群落交错区,探讨作家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畴中对树的认知与表达。在自传体散文集《典型的日子》中,惠特曼通过身体的感知认识自然,并以单调的时间维度对树进行深度的认知和表达;在《加州群山》和《国家公园》中缪尔通过科学的视角认知自然,并发现“深度时间”的概念,从两种时间维度认知树,在时间上呈现出复调的特点。在《自然林:树中之旅》一书,迪肯通过文化的角度认识自然,并从拥有不同文化视角的人的不同凝视中挖掘出多种时间范畴下人们对树的认知和表达的差异。  从空间的维度看,三位作家与树的互动过程具有相似性。他们分别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在与树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认知局限,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给予树新的诠释。而从时间的维度探讨则发现,三位作家分别呈现出单调、复调和多声部的不同认知特点。作者们的朝圣之旅为他们提供良好契机,与自然建立更加亲密尊重的关系并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他文献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对于译作应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至高无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被忠实原文的标准和译者隐形等理论束缚,大多只能对原作进行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翻译戏剧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其中不乏潜台词的翻译。如果将戏剧翻译比喻成画一幅人物画,潜台词翻译便是译者要画的骨。既不能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又要让其衬托出
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关于多义词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传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却忽略了人类社会经验,认知方式,文化影响等因素与语言内部
依据我国有关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简要讨论了以电离辐射为主要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分类管理制度、工作内容、主要审管要求及卫生行政处罚等问题。 Based on the relevant
本研究假设,文学翻译的机理运作遵循翻译传承关系模式,具体表述如下:  原文和译文之间具有“传承”关系,表现为原文“传出”,译文“承受”;没有传承,就没有翻译;反之亦然。对原
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和坚定的活动家。其代表著《紫色》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学界不可动摇的地位。《紫色》以书信体形式叙述了黑人女性西丽的灾难式经历与不懈斗
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报在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期间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进行分析并探讨女性运动员身份的话语构建。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van Dijk的社会
外语教学法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具有历史的、时代的特点,它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等方法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外语教
作为经济、科技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广播和传媒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去追求和享受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所以作为一种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