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中女性运动员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以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报在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期间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进行分析并探讨女性运动员身份的话语构建。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方法及Ruth odak的语篇策略分析方法,本研究试图探寻中国日报体育新闻报道如何通过话语建构女性运动员身份以及体育新闻话语中蕴含的意识形态。  作为体育新闻的一种类型,里约奥运新闻具有赛事集中的特点。同时,作为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里约奥运会备受世界人民瞩目。这些均构成了奥运体育新闻的大众性和独特性,奥运体育新闻的这些特征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本文选取中国日报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结合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中的多种方法来探讨蕴含在中国日报体育新闻中的意识形态。  本文采用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方法作为分析框架。其包括话语宏观结构分析和话语微观结构分析。话语宏观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新闻内容的主题分析,本文对新闻主题进行了分类,总共包含五类话题:心理特征,外貌特征,运动技能,奥运会后的职业规划和网红。分析表明,女性运动员的心理,外貌特征及女排和女乒的运动技能和职业发展受到媒体更多关注。在话语微观层面分析过程中,本文引用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中的关于微观话语策略的分析,从提名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视角策略,三个角度对体育新闻话语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分析,试图获知新闻媒体如何通过微观话语策略建构女性运动员身份。接着,本文根据以上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归类出体育新闻中女性运动员身份被建构出的类型,进而揭示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心智模型。最后本文讨论了社会实践发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其中包括父权主义,媒介消费主义和爱国主义。  研究表明,体育新闻报道在爱国主义,媒介消费主义和父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操控下,女性运动员在中国日报体育新闻话语中被建构为三种身份,包括政治化的英雄身份,娱乐明星身份和他者身份。女性运动员身份建构不仅影响着女性运动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女性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冲突话语是一种发生在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具有敌对性质的争执交际行为,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活动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冲突性话语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许多国
翻译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译者的主体性为人们所忽视。译者被认为是作者的仆人、翻译机器、或者舌人。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从归约性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对于译作应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至高无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被忠实原文的标准和译者隐形等理论束缚,大多只能对原作进行机
翻译戏剧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其中不乏潜台词的翻译。如果将戏剧翻译比喻成画一幅人物画,潜台词翻译便是译者要画的骨。既不能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又要让其衬托出
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关于多义词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传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却忽略了人类社会经验,认知方式,文化影响等因素与语言内部
本研究假设,文学翻译的机理运作遵循翻译传承关系模式,具体表述如下:  原文和译文之间具有“传承”关系,表现为原文“传出”,译文“承受”;没有传承,就没有翻译;反之亦然。对原
艾丽丝·沃克是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和坚定的活动家。其代表著《紫色》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学界不可动摇的地位。《紫色》以书信体形式叙述了黑人女性西丽的灾难式经历与不懈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