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控制能量约束和模型不确定性的优化控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的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的,性能限制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探讨对于一定的控制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反馈控制机制系统可以达到的最优控制性能。许多最优控制设计都暗含一个假设,即输入控制对象的控制能量可以是无穷大的,然而由于执行器的饱和特性实际系统所能提供的控制能量只能是个有限值。如果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不考虑控制能量的约束,那么设计的控制律就很难保证实际系统具有所期望的性能。再有,关于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文献中,许多研究都假设设计者有一个控制对象的标称模型,基于这一标称模型运用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可得到一个很好的标称控制器。然而,标称模型不可能是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描述,期望的标称性能实际中很少可以实现。由标称控制器控制实际对象所得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很差,甚至是不稳定的。 本文分别对存在控制能量约束时、存在模型不确定性时以及控制能量约束和模型不确定性并存时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包括: (1)针对实际系统中控制能量只能是有限值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控制能量引入性能指标,定义了一个由敏感度函数和控制敏感度函数表示的包含跟踪误差和控制能量在内的积分平方性能指标,然后应用谱分解方法最小化性能指标,对两类稳定的典型控制对象分别导出相应的优化控制器设计方法,可使系统在控制能量存在约束时获得最优的控制性能。 (2)针对工业过程中两类典型时滞过程,本文通过最小化跟踪误差和控制能量在内的积分平方性能指标,给出了具有控制能量约束时相应PID控制器的解析设计方法,可以用来对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控制能量方便地进行调节。 (3)过程控制领域中不稳定过程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其模型中不稳定极点的存在使得控制系统的镇定非常困难;而纯滞后和非最小相位零点(右半s平面零点)的同时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系统可以达到的最佳性能。本文探讨了控制能量存在约束时不稳定系统的控制问题,导出了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可用来给出镇定不稳定系统所需最小的控制能量和系统可以达到的最优跟踪性能。 (4)模型不确定性对期望的系统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优化方法运用于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基于相对随机模型误差定义了一个加权的敏感度误差函数用来测量实际的系统性能和期望的系统性能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调节标称的控制器以最小化加权的敏感度误差函数在整个频段上的方差,导出了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可使系统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5)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控制能量约束和模型不确定性需要同时考虑的情形。本文定义了一个平均意义上的包含跟踪误差和控制能量在内的积分平方性能指标,通过最小化性能指标导出了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兼顾模型不确定性和控制能量约束,使系统以最小控制能量获得最佳的跟踪性能,所得结论可对实际系统可以达到的最优跟踪性能和控制能量给予很好的预估。
其他文献
地铁系统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阻问题的同时,也对轨交配套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售票机是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硬币处理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的不断出现,作为垂直运输工具的电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电梯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单台电梯往往不能满足建筑内的交通
对蛋白质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蛋白质的功能由其自身的结构决定,所以研究蛋白质晶体的结构对我们理解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分
近年来复杂网络动力学研究进展给癫痫发作研究带来新的希望。已有的研究表明,具有小世界网络特性的大脑功能联结神经网络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癫痫诱发、扩散、维持的主要因
本论文以科研课题“SZT-3T三轴转台”为背景,研究三轴转台电控伺服系统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分别利用经典PID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对控制器进行设计。首先研究了三轴电控转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业务流程,可以说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由各式各样的流程组成的,因此业务流程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自
近年来,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理论受到许多科学家和工程专家研究,原因在于它不仅帮助解释生物群体协调的动力学行为,而且在工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每个智能体通过与邻居
选矿流程是大多数矿山作业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磨矿分级作业则是选矿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磨矿分级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选矿流程工作的好坏。 在工业生产中,衡量磨矿分级产
研究了带有有限缓冲区的Re-entrant型生产线的生产计划问题。在生产情况调研和对生产计划问题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下游生产线产品关联结构,并以此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生
输入饱和是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器由于受到执行器物理条件的限制同样具有饱和特性。然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控制器的理论设计却是建立在关节驱动器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