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胎儿骨骼疾病为少见疾病,尤其是同时合并有短肋、胸廓狭窄、短肢的胎儿骨病。而且胎儿骨骼疾病在产前较难单纯通过超声明确诊断,因相似表型的骨病可能有不同的致病基因及不同的疾病所致,因此胎儿骨骼疾病的产前诊断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不断揭示疾病病因,使得临床医师对这些有相似表型的罕见病从致病机制、基因等层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研究目的】本文意在通过一个罕见的胎儿遗传性骨病家系:短肋胸廓发育不良3型的家系病例,就其分子诊断及临床分析,检索相关文献并复习,结合病例,系统地了解、认识这种类型的胎儿骨骼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超声诊断、基因的产前诊断及其研究进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研究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分子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中英文有关于短肋胸廓发育不良3型疾病的详细报道的相关病例或文献,系统复习、探讨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产前诊断、致病机制及基因、研究进展。【结果】1.病例资料:该家系中孕妇既往有胎儿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的不良妊娠史,第三次妊娠产前超声再次提示胎儿短肢、胸廓狭窄,股骨长/腹围为0.14,考虑为致死性发育不良而引产。引产后行针对遗传性骨病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检出胎儿携带DYNC2H1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4267C>T(p.Arg 1423 Cys);通过Sanger验证,孕妇夫妻双方均检出DYNC2H1基因的c.4267C>T杂合子突变携带,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验证其致病性。因此,结合基因结果、胎儿超声及产后影像学等,此病例先证者最终诊断为短肋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3型。2.检索的病例、文献中,中文文献共检出2例诊断为短肋胸廓发育不良3型的病例,2例短肋多指综合征,38例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英文文献检出2例诊断为短肋胸廓发育不良3型的病例,12例短肋多指综合征(I、II、Ⅲ型),因故不能统计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这3种疾病均表现为短肢、短肋、胸廓发育不良,但纵观所有病例,国内文献所提供信息有限,比如缺乏患儿的详细检查结果、查体等,而且鲜少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等明确病因,因此病例均未分型;国外文献大部分较为详细,包括患儿或胎儿的产前、产后、超声、放射学、尸检或基因检测等结果均较为详细,因此疾病的分型有理有据。【结论】1.本文报道了一个短肋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3型的家系,分析从先证者的临床表型——短肢、短肋、胸廓发育不良,到分子诊断——基因检测发现DYNC2H1基因突变,且为罕见的DYNC2H1基因纯合子突变,再到遗传规律——先证者父母为表型正常的DYNC2H1基因杂合子突变携带者,符合此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此明确诊断为短肋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3型。2.随着外显子测序这些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纤毛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短肋不良胸廓发育不良这类罕见胎儿骨骼疾病。明确的基因诊断有助于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信息并指导下一次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