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怨是交际者向某一事件或事物表示不满的言语行为,它广泛存在于日常交际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交际者的心理状态,属于表情类言语行为。近年来,学界虽然对抱怨言语行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起步较晚,多数研究围绕面对面交际中的抱怨语展开,而针对网络抱怨语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将以猫途鹰网站酒店差评中网络抱怨语为研究对象,调查网络抱怨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同实现方式的关系威胁表现以及网络抱怨语的关系挑战取向。基于Spencer-Oatey提出的关系管理理论和Laforest(2002)总结的抱怨实现方式,本研究构建了分析框架,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本研究所调查的网络抱怨语具有什么样的抱怨实现方式?(2)这些网络抱怨实现方式是如何威胁关系并体现关系挑战取向的?本研究共收集了200条酒店差评,经过筛选保留了195条评语作为有效语料,基于CMDA的研究方法(Herring,2004),首先分析了这些网络抱怨语的实现方式以及出现频次和分布状况,其次分别总结了不同抱怨策略进行关系威胁的方式以及分布情况,并讨论了关系威胁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关系挑战取向。研究发现:第一,基于Laforest(2002)提出的抱怨实现方式的分类,本研究结合语料分析发现网络抱怨存在七种抱怨实现方式,分别为:暗示冒犯行为、直接提及冒犯行为、表达不满、解释不满原因、要求对方做出解释、要求对方做出改变、责备。统计发现,直接提及冒犯行为的实现方式出现频率最高,几乎占到了总比例的67.5%。出现频次位居第二的抱怨实现方式为表达不满,只占比13.3%。暗示冒犯行为的策略仅出现1次(0.1%),为所有抱怨策略中最不常见的一种。除了分布情况,本研究还对每种抱怨实现方式进行了更为细致地分析,总结出它们相应的实现方式及语言特征。例如,提及冒犯行为可以通过多种特有句式来实现,包括:被抱怨方实施了某种冒犯行为;被抱怨方没有实施某种应当实施的行为;某种冒犯行为/可抱怨事件存在;某种应当实施的行为/措施/设施不存在;设施/环境/服务不好等。对可抱怨事件/行为表达不满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负面评价、表露负面情绪、明确否定态度等方式来实现。第二,基于Spencer-Oatey的关系管理理论,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抱怨实现方式中涉及到的关系威胁种类以及具体的语言实现方式。关系威胁的种类包括质量面子威胁、社会身份面子威胁和平等社交权威胁。具体的语言实现方式包括“提及冒犯行为”中的极致表达、对比、负面评价,“表达不满”中的侮辱、嘲讽、批评(行为),“要求对方做出解释”中的质疑,“要求对方做出改变”中的命令以及“责备”中的谴责、批评(人)。通过频次统计发现,关系威胁中的质量面子威胁最为普遍,占总比例的97.6%,其余两种关系威胁种类则出现频率较低。不同的关系威胁表现形式涉及不同的关系威胁种类。例如,“要求对方做出改变”中的关系威胁表现形式“命令”就主要涉及社会身份面子和平等社交权的威胁。“提及冒犯行为”中的“负面评价”以及“责备”中的“批评(人)”同时涉及质量面子和社会身份面子的威胁。其余表现形式均只涉及质量面子威胁。此外,本研究还统计了关系威胁方式在五种抱怨实现方式中的分布情况,发现“提及冒犯行为”中关系威胁占比最高,达到91.3%,其次为“责备”占比80%,其余几种抱怨方式涉及关系威胁的比例分别为45.5%,37.9%和10%。由此可以看出,关系威胁在网络抱怨方式中普遍存在。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分析关系威胁实现方式中实施否定、批评等冒犯言语,特定语义成分强调的身份差异以及抱怨回应话步来论证网络抱怨的关系挑战取向。本研究有利于网络抱怨管理者(一般为酒店经理)对酒店抱怨进行管理。此外,本研究对关系威胁的划分以及相应语言表现的探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网络抱怨语的研究。由于语料数量有限,并且缺乏一定的学术经验,本文仍然处在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未来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