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楚小说中的生存困境书写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楚的小说创作带着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楚的小说是讲求客观理性的,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用文字反映尘世中的人生百态与现实问题,刻画着一个个身处困境中的小人物,展示他们的孤独与挣扎,可与此同时他对这些人物又似乎是“冷眼相待”的,他不会刻意去安排什么大团圆结局,也不会随心意为他们设计逃离困境的出路,只是静静看着他们在生存的压力与无奈的挣扎中或沉沦或反抗。但他亦从不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们实行审判,而是以“第三方”的态度作为传达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另一方面,他的骨子里又是带着感性温情的,“外刚内柔”对张楚来说是个很合适的形容词,他是个身陷黑夜却仍相信光明的人,倘若破开他冷硬的表象,其底下潜藏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温暖的歌颂,只不过这份温度往往掩盖在他那带着悲观的理性现实主义之下。而在这样一种冷暖交融、刚柔并济的文风背后,张楚小说创作的一大主题——对人们孤独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在实际创作中的展现亦是通过张楚的文学世界架构、人物活动刻画、艺术手段采用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与研究者面前,其间充满着理性精神与感性思想的调和交融。而纵观其小说创作,会发现张楚在实际创作中也在以自身的特色尝试打破“70后”作家们所面对的“生存困境”。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章节来分析张楚小说创作中生存困境书写的特点:第一章,分析张楚个人文学世界的建构,从内在的文学创作理念与外在的文学空间建构来分析张楚小说创作中生存困境书写的内生成因以及作为实际书写舞台的文学空间构筑。文学创作理念方面,张楚坚持对“孤独”的关注,“孤独”成为了其生存困境书写的根源特色,此外张楚那保持理性的悲观主义与对人性美好的感性追求共同构成了其生存困境书写的特殊基调。文学空间的构筑上,张楚以“小镇”和“宇宙”构成了二元式的空间,并在其中书写人的生存之艰。第二章,由人物角色解析张楚的生存困境书写的实际表征。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被平庸日常困扰的公务员,二是以极端手段尝试脱离困境的失败者,三是在生存困境之中仍不忘坚持对生活保持清醒态度的女性。第三章,由叙事层面分析张楚小说创作中生存困境的书写在文本上实际呈现的特点。张楚利用叙事视角、悬念设置、荒诞情节的调控调节着小说的叙事呈现。这背后所透露的正是张楚创作时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作用。第四章,讨论张楚在自身特殊的生存困境书写方式下潜藏着的作家个人的独特价值,包括现实主义与先锋气质的融合、生命体验基底上的“共情”等,并以张楚为例论及“70后”作家集体所面对创作转型问题与相关思考,从张楚个人的应对之道中提取经验。
其他文献
外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课程的代表性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以“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实施目标、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反馈等,为护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及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清末民初西学入侵,白话文的兴盛,对传统学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彻底成为主流,骈文与散文被打上了“桐城谬种,选学余孽”的烙印。除了中外文学的对抗之外,骈散交融主流下的骈文和散文之间的对立依旧存在。就在此种情况之下,李详依旧坚持传统骈文的创作,其骈文创作在当时为人所称颂。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将李详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潮流之下,来把握其骈文理论和骈文作
学位
良好的语感需要学生长时间接触语言文字并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朗读者、讲述者、倾听者的身份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脱口朗读、讲读、听读、品读、诵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不同的语感内涵,能够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如果说,作家的文学生命是一座幽深的林,保留着创作者从青涩到成熟的种种成果与活动的踪迹,那么,作家的创作心理就是这片深林的通幽曲径。在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中,忧闷抒情有时,义愤慷慨有时,回避与沉默亦有时,这些复杂的文学面貌与作家独具个性的创作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种联系进行确认和思考,无疑是理解其人其文的一个关键。本文在绪论部分提出了从心理学角度对郁达夫文学创作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大致总结了自郁
学位
学位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空,1937年11月12日至1941年12月8日的“孤岛”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文学领域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与打击。然而,随着抗战气候的发展,上海租界在成为著名的“孤岛”的同时,也成为了进步文化人士坚持抗战的根据地。“孤岛”复杂严峻的政治环境与畸形繁荣的社会经济,催生出了一个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域的独特而异彩纷呈的“孤岛”艺术空间,独特的文学空间也由此产生。“孤岛”文学空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