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小城镇的建设正在逐步加快,但是,小城镇污水处理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污水厂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没有能力支付这笔开支。小城镇的技术力量也很薄弱,缺乏专业的污水厂的运营管理人员。因此,建设资金问题、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运营管理方式成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的焦点。
本课题针对小城镇的特点,研究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融资模式;2)适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3)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法。
分析适合小城镇的融资模式,提出建设—运营—管理(BOT)融资模式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使用BOT融资模式时,投资者应该选择国内有实力的环保企业,使用国内资金进行建设,并且应当适当简化BOT的运作程序,使其更适合我国小城镇的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当更多的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提出,政府组织乡镇企业集资方式和信托融资方式也很适合小城镇,但是在实际应用的实例还不是很多,还有待更好的研究,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对适合小城镇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分类,分析优缺点,总结出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小城镇的工艺。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适合中等发达的小城镇;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适用于经济发达的小城镇;生态处理工艺适合在南方经济不太发达的小城镇使用。
提出由环保企业在当地成立运营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以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小、管理分散的问题。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不但有助于实现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属地化,还有助于特许经营期满后,政府与投资者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