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伤口修复过程中,微生物很容易侵入伤口部位,导致严重的伤口感染,从而阻碍伤口愈合,甚至造成组织损伤与死亡。此外,由于出血情况得不到控制而造成的死亡比例占全世界因创面死亡比例的3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死亡是由于缺少紧急护理,因此,防止感染和快速控制出血是设计创面敷料时需要赋予的功能。传统敷料由于干燥、易黏连且缺乏防止感染等功能的缺陷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创伤的使用。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材料并具备以下优点:可吸收渗出液、保持创面润湿;保护创面,抵御外界细菌的穿透,减少伤口感染机会;易于更换并且可以掺入各种药物和生长因子来促进伤口的愈合等。对于出血型伤口,水凝胶作为一道出血部位的物理屏障,有助于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此外,与不可降解的水凝胶相比,可生物降解型的水凝胶能够降解成安全无毒的小分子,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最小,该类型材料更符合医用材料的要求。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近年来,环境响应型水凝胶,即可通过调节外界环境,如酸碱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等,改变其药物释放规律的一类水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受到密切关注,尤其是pH敏感型的水凝胶。在本研究中,利用多肽基乙烯基交联剂和丙烯酸(AAc)制备pH敏感型水凝胶敷料,并通过在其中预载入三氯生药物以赋予敷料抗菌性能。该水凝胶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低的溶胀率,其结构保持紧致,药物被“保护”在水凝胶内部;当环境的pH值增加时,水凝胶将会发生进一步溶胀,从而导致药物的进一步释放。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验证水凝胶敷料内部为多孔结构;通过对不同pH环境下溶胀性能的测试,显示出水凝胶敷料具有pH响应性;采用电镜和重量损失对水凝胶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酶降解性能。此外,对预载三氯生的水凝胶敷料的药物释放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直接载药型水凝胶存在药物暴释现象,其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出高浓度的药物,存在较大毒副作用。同时,由于暴释行为导致的药物迅速释放会使得药物作用持久性大大降低。因此,使用纳米尺度的药物载体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药物释放行为。本研究利用甲基丙烯酸化透明质酸(HA-AEMA)和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MA),并掺杂了预载洗必泰的纳米凝胶(CLN),制备了载纳米凝胶型水凝胶敷料。该水凝胶敷料具有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溶胀性、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纳米凝胶CLN的加入使得水凝胶具有更长、更稳定的释药行为,使其抗菌性能超过10天。最后,通过小鼠模型评价了载纳米凝胶型水凝胶敷料在止血和伤口愈合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载纳米凝胶型水凝胶敷料具有快速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仍存在耐药性的问题,与载抗生素的敷料相比,使用阳离子多肽作为抗菌材料具有更持久、广谱的抗菌活性。再者,多肽的正电荷特性通过静电作用能增强其与血细胞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血细胞聚集、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多肽表面修饰法具有有效的接触伤口处的优点,因此,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多肽直接接枝到赖氨酸基水凝胶表面,制备具有抗菌和止血功能的多肽修饰型水凝胶敷料。该水凝胶敷料具有优良的吸水能力、良好的机械压缩强度、生物酶降解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此外,多肽修饰型水凝胶敷料具有较好的血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能力,通过小鼠肝损伤模型验证其具有较强的止血能力。最后,使用感染伤口模型证明了多肽修饰型水凝胶敷料具有快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然而,水凝胶敷料也有其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拉伸机械性能不足,这使得水凝胶单独用作敷料时容易拉伸变形,甚至破碎。本研究将上述几种水凝胶的前驱体溶液(包括pH敏感型水凝胶敷料Gel-4前驱体溶液、载纳米凝胶型水凝胶敷料G-1@CLN前驱体溶液和多肽修饰型水凝胶敷料H-g-P3前驱体溶液)分别与莱赛尔无纺布和棉织物结合,采用紫外光照交联的方法,直接制备水凝胶/基布复合敷料。此水凝胶/基布复合敷料仍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其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都很大程度的提升,此外,三种复合敷料具备优良的的水蒸气透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