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许多公共场合,仅依靠一种安全检测设备很难真正实现综合的多信息检测。要采用一套完整的技术对被检对象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以全面控制一个区域的安全,目前国内外仍无法有效实现。本课题通过对国家职能部门的调研,根据其对重点控制的违禁品和习惯采用的安检模式和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多信息融合的整体方案。我们对几种常见违禁品的多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和重构,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完成了一套综合性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公共场合,仅依靠一种安全检测设备很难真正实现综合的多信息检测。要采用一套完整的技术对被检对象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以全面控制一个区域的安全,目前国内外仍无法有效实现。本课题通过对国家职能部门的调研,根据其对重点控制的违禁品和习惯采用的安检模式和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多信息融合的整体方案。我们对几种常见违禁品的多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和重构,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完成了一套综合性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违禁品的设备必须能够识别包裹或容器中物品的特性。一些违禁品,如塑料炸药,可以制成许多形状或放置在许多物体中。这类物品不能简单地从外观信息判断其为违禁品。这需要一种能够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识别物体的设备。X射线装置已被证明能够揭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X射线技术可以提供组成物体的物质的一些重要特性。最有用的信息是对象的密度(ρ)和有效原子序数(Zeff)。从理论上讲,给定物体的密度和有效原子数,就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的类型。研究表明,许多种X射线检测技术都可以应用于违禁品的检测领域,但目前还没有一种X射线检测技术能够单独提供准确识别物质类型所需的两个参数。首先,通过近似替代物的双能量X射线透射实验获得了该物质的高能和低能灰度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质分类识别边界曲线的数学模型。将物质初步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其次,基于提取特征平面思想,通过双能X射线透射实验提取出一个与有效原子序数相关的R值。这一过程可以将无机物和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分离,但由于密度的不同,无害的有机物和违禁有机物不能被分离。之后研究了厚度等外部参数的变化对R值的影响,并对提取R值的算法进行了优化。对改进算法的评估表明,该算法大大降低了物质分类的误判率。然后结合前散射背散射图像,利用LS算法建立散射图像的灰度模型。进而将低能散射图像与双能量透射图像相结合,得到了一个提取与物体密度相关的特征值L的方法。分析并减小了包裹摆放角度等因素对L值的影响。通过得到的物质特征值R和L,给出基于最小错误概率的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判别函数、决策面方程以及分类判别规则。通过将双能量X射线透射技术与低能散射技术相结合而得到了物质识别的更有效的方法,进而全面提高X射线的检测能力。再次,计算物体的R和L值需要对象的真实灰度级。真实灰度级是指当一个物体不被其他背景物体干扰时所测量到的灰度级。一些包裹中的物体很多,包裹中的物体以任意方向摆放并互相遮挡。违禁品与无害物品混在一起使得检测工作变得困难。因此在识别物质特性的过程中去除遮挡效应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以得到物体的真实灰度级。本文将n个物体重叠问题转化为两个物体重叠问题,重点研究了计算两个物体重叠的真实灰度级问题。最终将得到双能量透射、低能前散射、背散射条件下求解物体真实灰度级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物体真实灰度级。最后,针对X射线安全检测技术在液体识别中的困难,提出X射线检测与电子鼻气味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容器内的液体属性。结合图像轮廓、图像灰度级、电子鼻响应等检测信息来建立多信息融合检测方法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的软硬件系统。之后利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重点对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一种有效的BP网络模型。本课题在多信息、高性能安检设备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实现了多个检测信息的融合,为新型安检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从理论、实验和实践的层次证明多信息融合安全检测在邮政检测系统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其他文献
——为抚平疫情给武汉留下的伤痛,自2020年5月以来,湖北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开展"五社联动"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50余个,发展社区志愿者8400余人,系列心理疏导服务受益人群达156.8万人次;——湖南省在建设基层社工站(室)的同时,促进"五社联动"机制建设,打造了一批品牌服务项目;——内蒙古、浙江、河北等省区相继出台推动"五社联动"建设相关政策举措;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
在当前社会环境形势下,企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内部会计工作,且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对其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就当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地剖析,进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基于湖北省的疫后社区社会心理,"五社联动"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框架,其核心内容是探索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在社区中与"两委"如何联动,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作为"五社联动"的焦点内容之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厘清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是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社区乃至基层社会治理的。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该部件的热误差对数控机床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影响很大。为了探索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结构耦合机理的关键共性技术,本课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编号:2013ZX04011-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轴数控机床的热力耦合机理及同步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及“基于装配质量的滚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作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直备受关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节点具有通信能耗高、数据处理能耗低的特点,使得数据传输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点。在网络中,数据流过大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引发拥塞,导致数据包的延迟增加。链路容量的分配也是一项
随着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日益增加,保证其长期可靠运转正变得愈发困难。尤其在严重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电等),一个很小的故障如果未经恰当处理,即可引发灾难性事故。为使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的性能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容错控制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备受关注。在过去三十年间,基于解析冗余的容错控制方法得以迅猛发展。该方法无需任何硬件备份,而是用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完成系统中各部件间的功能冗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由早期的物料搬运、点焊、弧焊、涂胶密封、冲压压铸等简单操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加工领域,如:制孔、铣削、磨削以及搅拌摩擦焊等高精度金属切削加工,从而替代人工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相比于传统数控机床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好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高铁等需要在装配现场开展大量钻孔、镗孔、磨削和铣削等切削加工的场合,由于需要装配的
近年来,智能材料的开发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与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信号刺激,自身可执行动作的材料,可以作为新型驱动器应用在机器人领域。智能材料驱动器已经成为开发仿生、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重要驱动功能器件,其制备、建模、控制及应用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智能材料驱动器在机器人系统中作为末端执行部件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微操
硅钢材料主要用作电机、变压器、电器以及电工仪表中的磁性材料。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采用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进行表面缺陷检测与识别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表面缺陷的精准定位与识别受到硅钢企业的重视,并投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相关技术对目前硅钢表面缺陷检测和识别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硅钢表面图像模式复杂,本文采用分级检测与识别的机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加工领域。与传统的数控机床相比,机器人加工具有加工成本低、工作空间大、高柔性的优点,多应用于大尺寸的复杂曲面加工领域及大型工件的钻削加工领域。但是,由于刚度的限制,机器人加工主要针对低切削力和较低精度要求的零件加工领域。目前的机器人加工系统大多使用传统数控系统领域中的ISO6983标准(G/M代码)作为编程数据接口,首先使用CAD/CAM系统生成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