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婚姻质量的社会学研究——对武汉市江汉区聋人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成社会的每一个因子都和谐了,整个社会才会和谐。聋人听不到东西、说不了话,他们在信息的接受、信息的传递上面有着严重的障碍,他们是各类残疾人中自我最封闭、与外界最难沟通的群体。为了更好的关心、关爱、关注聋人的现实生活,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聋人的婚姻状况、婚姻观念、婚姻质量、婚姻质量的特点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聋人的婚姻质量。 婚姻质量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复杂概念,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聋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通过婚姻满意度、对配偶满意度、物质生活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这四个因子来度量婚姻质量。并采用“因数分析法”对于婚姻质量的理论架构进行检验。 本文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从文献上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婚姻质量的研究情况以及对于聋人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逻辑思路和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描述聋人择偶的结识途径、恋爱时间、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从对于婚姻与性、结婚的目的与维系、婚姻满意度三个方面调查聋人的婚姻观念。 第四部分,从婚姻满意度、对配偶的满意度、物质生活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四个方面来度量婚姻质量。 第五部分,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对于聋人的婚姻质量的现状进行描述,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第六部分,总结归纳聋人的婚姻质量具有“平等、和谐、理解”是聋人夫妻的主线、聋人对于配偶的高满意度与对于婚姻关系的低满意度、主观满意度高于客观满意度的三个主要特点。 第七部分,提出要通过提高聋人“平等、参与、共享”、提高聋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聋人自身素质三个方面,来提高婚姻质量。
其他文献
国内社区建设的热潮是在“单位制”解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兴起的,也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城中村的治理并将其纳入城市化发展进程又是社区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城
学位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同时承担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又称“两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学有关理论,通过对江西省中部某一农村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以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日益显现。教师的压力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解决高校的后勤问题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主张自由的观念不断增强,这就为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带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城市社会发生了诸如单位制解体、流动人口增加等一系列巨大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开始逐步由原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