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研究——以H高校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解决高校的后勤问题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主张自由的观念不断增强,这就为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了解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现状以及学生对公寓管理工作的满意与否,这对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日后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详细地论述了H高校学生公寓的具体管理方式和管理过程;通过对H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公寓管理工作的总体性评价;从公寓管理的客观因素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卡方检验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来分析学生对公寓管理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对公寓管理总体评价的客观因素中,公寓的服务性这一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而安全性与便捷性对公寓总体评价的影响则不大;从影响学生对公寓管理总体评价的主观因素来看,男生对公寓管理的满意度低于女生,学生对不同类型公寓满意度的高低层次不一,学生所在的年级和家庭所处的阶层与学生对公寓管理总体评价呈负相关。进而提出了两点创建的理论阐释:一方面,学生公寓科层制式管理方式所强调的非人格化与学生主张的自由相违背;另一方面则是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得学生公寓的管理层不再以规范调节行动为目标,相反,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目的性行动。藉此,阐明了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改革的应对策略,即以差异式、参与式、自治式管理达至人性的彰显,以沟通、交流、价值理性达至沟通的合理化。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后,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迈进的转折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牧区牧民,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步伐,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牧民的劳动生活方
国内社区建设的热潮是在“单位制”解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兴起的,也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城中村的治理并将其纳入城市化发展进程又是社区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城
学位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同时承担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又称“两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学有关理论,通过对江西省中部某一农村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以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日益显现。教师的压力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