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的语篇意识——一项基于有声思维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翻译研究蓬勃发展,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介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域。翻译过程是译者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进行文本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码原文并编码译文,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具备语篇意识就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多从篇章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篇意识,但这些研究仅仅是通过分析文本来推测译者的语篇意识。本文试图将图式理论和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有声思维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文本加工的具体方式,以此来进一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篇意识。   本文以中国某大学28名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选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一篇记叙文(英译汉)为实证研究的具体材料,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结合这项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⑴学生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具备语篇意识。首先,学生在编码译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类型。其次,学生在理解原文和产出译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语境选择词义和句义。第三,学生具备语篇连贯的意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尽力弄清文本潜在逻辑结构中隐含的事件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具备语篇衔接的意识,他们在解码原文的过程中充分关注衔接方法并体现在目的语文本的编码中。⑵学生在英译汉过程中的语篇意识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学生刚开始翻译时语篇意识不是很强。第二,学生在翻译短句时主要注意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第三,学生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影响了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产出。第四,宏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和微观层面的语篇意识在学生的翻译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五,学生在翻译长句时会同时借助宏观语篇意识和微观语篇意识。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陈述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回顾了翻译过程和语篇意识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第四章是研究设计。第五章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一章是此项研究的讨论和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对矿井轴流风机的选型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只有当风机的运行工况点与网路所需工况点重合,且运行工况点位于风机的最高效率点时,风机消耗的轴功率最
“VV看”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是一个很常见的表达。它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许多学者对这一结构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将“VV看”结构分开来看,认为它是由动词重叠
埃德加·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1895-1950)是二十世纪初美国最畅销小说作家之一。他一共出版了59部小说,这些小说涉及到科学、幻想、冒险等领域,其中成就最大、影响也最
在众多的媒体传播方式中,电影因其对社会生活的建构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而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对一些边缘敏感话题的思考和探索上,电影较其他大众媒体更显优势。鉴于
黄浦江沿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绿地生态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廊道、城市发展主轴与城市客厅.文章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分析,对公众游憩活动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得
汉语领属表达是汉语偏正结构的次范畴,两者在句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汉语领属表达的结构为“N1+的+N2”,“N1”是领有者,“N2”是领属物,“的”是该表达中的重要标记形式。
成立于九世纪末和歌复兴时期的《新选万叶集》,采取了一首和歌与一首汉诗并行排列的独特形式,表现出了发展性的文学意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关于序文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