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上世纪90年代,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创造辉煌。99′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影响力显著提高。然而,也就是在99′世博会以后,昆明市主要旅游指标在全国城市中增幅放缓、位次下降。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从外部因素看,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昆明旅游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略显无力。另外,随着云南其它州市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些州市旅游似乎变得更有吸引力。从内部因素来看,昆明旅游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首先,主要景区景点缺乏震撼力,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多数景区景点发展模式单一;其次,对旅游业发展转型的快速到来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的思维模式上。昆明旅游业目前处于“发光不发热”的尴尬状态,惟有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才能使昆明旅游业重振辉煌。本文运用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双核结构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对昆明市旅游产业空间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昆明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和措施,试图对昆明旅游“二次创业”和调整目前发展状况有所帮助。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综述及论文选题。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结构要素分析。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而后辨识了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和演化模式。界定了旅游主体(市场)空间结构体系、旅游客体(资源)空间结构体系和旅游媒体空间结构体系(分为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和旅游设施空间结构体系)为旅游空间结构的三大要素,而演化模式主要有极核型、点轴型和网络型三种。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基础部分。3.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体系研究。在收集、参考大量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昆明市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旅游媒体的空间特征与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空间优化提供依据。4.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从战略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内外优化途径。内部优化包括旅游总体布局、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优化以及线路的安排;外部优化主要是与昆明市外部空间进行旅游合作和通道建设。5.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