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农产品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相关完善路径。推行农产品质押是为了解决以农业中小企业为主要代表的农村经济体的融资难题,旨在通过创新农村融资担保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减少资金障碍。农产品质押突破了正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偏好不动产和固定资产的隐形门槛,以农业中小企业普遍拥有的大量农产品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借贷,避开了农业中小企业不利的财产分布所带来的融资障碍,具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同时引入了第三方企业专门对农产品进行质押监管保证足值担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产品质押业务的仓储成本和信贷风险,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和质押监管企业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增加自身利润和竞争力。但是,农产品质押的法律基础是动产质押,整个业务模式多是来自于实践总结,与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全契合,所以十分容易引发法律纠纷,农产品质权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难以有效担保主债权。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农产品质押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够为农产品质押的完善和健全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是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了农产品质押的研究背景和原因,即为什么要研究农产品质押。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额度远小于其他产业,主要针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而融资困难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的融资担保制度并不适合农业中小企业,所以亟需创新融资担保制度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第一部分是农产品质押的概述,农产品质押是指农业中小企业以农产品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有专门的质押监管企业进行监管的融资活动,具有相对复杂的法律关系,以及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实践价值,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实质上回答了什么是农产品质押,为后文问题的梳理和完善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梳理了农产品质押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围绕农产品质权展开,分为三个方面:农产品交付方式对质权效力的影响、农产品质权存续的风险以及农产品质权实现的困境,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和裁判文书进一步总结分析了法律问题的成因与表现。第三部分是农产品质押的域外经验借鉴,主要介绍了巴西CDA/WA农产品质押融资担保以及美国MAL农产品担保,并总结了这两种担保方式的优势与经验,以供我国推广农产品质押借鉴。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农产品质押法律问题提出相关的完善路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保障农产品质权实现的法律完善建议,另一方面帮助农业中小企业获得农产品质押贷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