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et Zucc.)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大藤本植物,其根是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传统中药材。但因软枣猕猴桃根质量不一,活性物质含量不稳定,且存在农残问题,导致其在医药产品生产的应用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利用软枣猕猴桃组培苗的根诱导不定根,探究培养基条件对不定根增殖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进一步利用生物反应器通过调控微环境参数建立了大量培养不定根的体系。进而,研究了不定根提取物的抑菌特性,为不定根将来应用于相关产品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定根培养研究中,为了筛选不定根培养的培养基,研究了培养基浓度、培养基中蔗糖浓度、氮浓度及磷浓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减半浓度的MS培养基(1/2MS),蔗糖、氮、磷浓度分别为30 g.L-1、30mM和0.313 mM处理中,不定根生长及活性物质(黄酮和萜类物质)的积累较好。因此,为了优化培养,本研究对此四种因素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了九个组合,结果发现3/4MS+蔗糖浓度30 g·L-1+总氮15 mM+总磷0.625 mM的组合中,不定根鲜重(4.02 g)和干重(480.00 mg)最佳,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量也最高,即:黄酮生产量为1488.75 mg.L-1,总萜类生产量为431.64 mg.L-1;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两种萜类物质的生产量分别为2.64 mg·L-1和3.63 mg·L-1。为了大量培养不定根,本研究进行了生物反应器不定根培养研究。通过探究接种量的影响,发现接种量为10 g·L-1时,不定根生物量、总黄酮和总三萜及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及生产量明显好于其他接种量处理(5、7.5、12.5 g·L-1)。在四种不同通气量(200、300、400、500 mL·min-1)处理中,以300 mL·min-1处理为最佳,在此处理鲜重干重分别为34.90 g·L-1和5.72 g·L-1,并且总黄酮(165.58 mg·g-1 和 946.94 mg·L-1)、总三萜(76.74 mg·g-1 和 438.85 mg·L-1)、齐墩果酸(0.96 mg·g-1和 5.51 mg·L-1)和熊果酸(0.59 mg·g-1 和 3.37 mg·L-1)的含量和生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在探究反应器最佳培养时期实验中,当培养周期40 d时,生物量和黄酮及萜类物质的积累都达到最大值。在抑菌研究中,研究了不定根甲醇提取物(ARE)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影响,发现ARE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因此,进一步调查了 ARE对菌细胞渗透性及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RE促进两种菌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核酸、蛋白质、电解质的泄漏,说明ARE破坏了菌体膜结构,改变了菌细胞的渗透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ARE处理的菌体表面出现皱缩、分泌物聚集等现象。同时,ARE可以抑制两种菌的呼吸,提取物和呼吸代谢途径典型呼吸抑制剂抑制菌呼吸的叠加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参与戊糖磷酸途径(HMP)起到了抑菌作用,经HMP途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发现这种酶的活性在ARE处理后显著下降,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推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