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MeSUT1基因转化马铃薯创制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蔗糖是大多数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也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的主要糖类物质。叶片中合成的蔗糖需要通过装载到韧皮部再运输到其它库器官中,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积累等生理代谢活动。植物叶片中光合产物装载主要有依赖胞间连丝的共质体运输和依赖SUT/Sweet蛋白的质外体主动运输这两种基本模式,蔗糖转运蛋白SUT基因在质外体主动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木薯具有高光效,高产,高淀粉等特点,本研究采用木薯、马铃薯遗传转化技术,将木薯的SUT基因(MeSUT1、MeSUT2、MeSUT4)分别转入木薯和马铃薯中,以期获得高库强的木薯、马铃薯新种质,增强木薯、马铃薯的产量和淀粉率,同时通过考察转基因株系的性状对木薯蔗糖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解析木薯高产高淀粉的特点。1、采用拟南芥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pAtPP2,连接木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三个成员MeSUT1、MeSUT2、MeSUT4,并选择了双子叶植物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PRI101作为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马铃薯过表达载体,并经过验证;同时以pG1300作为表达载体,构建了木薯三个SUT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载体,经过载体正确性验证。2、选用“鄂薯三号”作为马铃薯转基因供试材料,采用实验室成熟的茎段外植体转化方法,利用GV3101农杆菌进行愈伤组织共侵染转化,获得大量抗性芽,经过两次生根筛选获得77个转基因马铃薯植株。采用Direct plant PCR技术对转基因苗进行初次验证,获得29个阳性转基因植株,阳性率为37.66%。将阳性转基因植株移栽至花盆中进行驯化,一段时间后再对其取叶片提取DNA,再次进行PCR验证,基本确认23个转基因株系为阳性转化株系,并进行快速株系扩繁。3、将阳性株系种植于花盆中,在温室条件下待植株发育到成株期,提取转基因马铃薯不同组织部位RNA,采用RT-PCR技术对木薯SUT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出异源MeSUT1在马铃薯叶片中高表达株系2个,MeSUT1-67和MeSUT1-93,茎中高表达株系2个,MeSUT1-120和MeSUT1-123,共4个株系用于性状鉴定评价。4、在温室盆栽条件、光暗周期12:12小时、约700 μmol/m2/s光照强度下,鉴定4个转基因新种质在生长发育成株期MeSUT1与马铃薯内源StSUT1的相对表达量,发现MeSUT1-93和MeSUT-123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达到3.5%左右,而另外两个株系较低只有1.5%。表型鉴定将以两个高表达株系结果为主。5、针对4个异源过表达转基因株系MeSUT1-93、MeSUT1-123、MeSUT1-67和MeSUT1-120的T1代与野生型马铃薯进行了表型、生理的初步鉴定。其具有积极意义的结果如下:功能叶叶绿素含量4个株系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 12.6%-17.6%;净光合速率以两个较高表达株系MeSUT1-93和MeSUT1-123及MeSUT1-120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比野生型提高了 7.8%-38%;总糖含量,两个高表达株系MeSUT1-93和MeSUT1-123叶片中为38.32 mg/g和32.10mg/g,高于野生型对照(30.50mg/g),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分别增加了 25.6%和5.2%,而块茎中总糖含量分别高达210.90mg/g和351.16mg/g,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总糖含量(186.86 mg/g),增加了 12.87%和 88.7%;还原糖含量,4个株系叶片中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282.27 μg/g),分别高出1.7-27倍,4个株系块茎中还原糖含量除了 MeSUT1-123为降低外,其余不同程度增加9.6%-764.6%;说明MeSUT异源转化突变体成倍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和块茎中总糖,大幅度提升还原糖含量。淀粉率测定结果,高表达株系MeSUT1-93,MeSUT1-123及MeSUT1-120的叶片中淀粉含量为4.19、4.49和4.62 mg/g,比野生型(6.38 mg/g)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 34.3%、29.6%和27.58%,而块茎中淀粉率与野生型无差异。叶片中淀粉为临时性积累淀粉,正是因为外源MeSUT1的蔗糖转运功能,使得叶片中淀粉含量下降,有利于促进光合和糖的积累,这个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具有一致性。木薯MeSUT是蔗糖运输的重要功能蛋白,本结果证明其异源导入马铃薯能够显著提升新种质中叶片特别是块茎中总糖含量,所获得的新种质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科学价值。对于植株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和干物质率的测定结果,异源MeSUT1转化株系与野生型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由于本实验为温室弱生长条件下测定结果,对于受多个影响因素的复杂表型性状需要进行在自然光强条件进行多次鉴定。6、利用木薯遗传转化体系将MeSUT1转化木薯成功获得部分阳性转化株,经过生根筛选后初步得到47株过表达转基因株系,21株RNAi干扰株系。通过HPT基因的PCR鉴定确认42株为阳性过表达株系,转化阳性率为89.4%;另确定17株RNAi阳性株系,转化率80.9%。采用RT-PCR技术对转基因木薯组培苗进行表达量分析,目前已筛选到15株高表达过表达株系,5株典型RNAi干扰株系,可用于后续表型系统鉴定。
其他文献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病原菌,可导致人类和畜禽的多种疾病,其宿主谱十分广泛。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是由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一种鸡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腹泻、厌食、产蛋下降等症状,2~3周龄以内雏鸡的病死率可达100%。感染该菌的成鸡可终身带菌,并且可经卵垂直传播。该菌对养禽业影响巨大,我
学位
肌肉增重是养猪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生长性能。目前主要是通过营养调控技术,辅以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饲喂生长抑素耗竭剂或注射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等促进生猪的肌肉生长。然而,由于其一过性效应、动物毒副作用以及生物安全等原因,目前均尚未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重要的肌肉生长负调控基因,抑制动物出生前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以及出生后肌纤维的肥大。研究发现
学位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全身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给全世界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CSF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是一种单股正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囊膜糖蛋白E0是CSFV糖蛋白中最具免疫原性的蛋白之一,能够诱导机
学位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是中药材大黄的3种基原植物之一,以其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俗称“南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多重功效。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是药用大黄重要栽培产区,栽培田坡面典型,当地的药用大黄良种选育工作滞后,在栽培过程中存在表型多样性的现象,影响药用大黄品质的稳定。在气候和土壤母质一致的前提下,微地形能够导致环境中温、光、水和土
学位
在现代化规模养殖过程中,畜禽长期遭受多种不良的环境应激。这种慢性应激会导致动物的采食量减少、料肉比升高、免疫力减弱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骨骼肌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动物慢性应激中受到的影响也最直接。按照肌纤维代谢类型,骨骼肌可分为氧化型、中间型和酵解型肌肉。以往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肌肉组织,然而,不同代谢类型的骨骼肌在慢性应激作用下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是否一样,目前尚不清楚。
学位
为探究赤·吲乙·芸苔(碧护)与氯氟吡啶酯混用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3-4叶期的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和籼型明恢63常规水稻(Oryza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清水对照、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45 g/hm2)、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和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
学位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nensis)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香青菜是苏州吴江地区的地方品种,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软糯的口感,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本试验以目前栽培的香青菜为材料,研究香青菜的栽培技术,不同肥料配比施用对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香青菜进行冷冻干燥试验,分析不同时间对冻干产品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香青菜是地方特色品种,种植范
学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设施栽培的一种主要的蔬菜作物。嫁接不仅能够提高黄瓜抗逆性并克服土壤连作障碍,还能明显提高黄瓜产量。在我国有55%的黄瓜生产采用嫁接,而砧木和接穗的嫁接亲和性是影响嫁接目标实现的前提。嫁接亲和性是指嫁接后伤口的愈合程度与速度,亲和性好则愈合速度愈快,成活率更高;共生亲和性指的是嫁接成活后砧木和接穗在各种生理代谢方面的协调性。目前,关于黄瓜嫁接亲和性机理的
学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根菜类蔬菜作物。我国萝卜年播种面积达120万公顷,在蔬菜生产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蔬菜栽培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光照、水分、肥料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光照是植株生长的必要条件,光质则是调节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当改变光照中红光和蓝光比例可改善作物品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
学位
野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蒙花苷是野菊花的重要化学成分,在现行药典中蒙花苷被作为野菊花质量控制指标成分。野菊分布广泛,全国多处均有生长,然而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质量不一。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分含量以及体外生物活性差异,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目前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