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一旦发生严重的小麦病毒病,会引起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的小麦病毒病是其中一类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主要有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CWMV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一旦发生严重的小麦病毒病,会引起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的小麦病毒病是其中一类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主要有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CWMV为单链正义RNA病毒(ss RNA),研究发现CWMV侵染可以诱导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发生差异表达。这些lnc RNA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参与调控寄主的抗病途径、参与病毒的致病过程以及上述参与的作用机制,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模式植物——本氏烟(N.benthamiana)为研究对象,在CWMV侵染下,系统分析了植物lnc RNA的表达特征,构建了lnc RNA调控植物相关基因表达的网络图谱,阐明了Nblnc81288作为mic RNA前体调控病毒的侵染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WMV侵染的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鉴定到4044个差异表达的m RNA,包括1642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其中902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740个基因显著下调表达;616个差异表达的Lnc RNA,包括375个差异表达显著的lnc RNA,其中120个Lnc RNA显著上调,255个Lnc RNA显著下调。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大量差异表达lnc RNA的潜在靶基因广泛的参与植物的各种信号通路。这些结果表明了lnc RNA可能通过影响植物的各种信号通路,参与植物-病毒的互作过程。(2)对部分差异表达lnc RNA进行鉴定与克隆,获得17个lnc RNAs。利用q RT-PCR和Northern-blotting的技术对筛选出9个lnc RNA进行时空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在植物中呈组织特异性分布。进一步分析发现沉默Nblnc61988、Nblnc13750和Nblnc91573促进CWMV的侵染,而Nblnc81288促进CWMV的侵染。说明不同的lnc RNA在病毒侵染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作用。(3)验证了Nblnc81288是Nta-mi RNA6151c的前体。CWMV的侵染可以诱导Nblnc81288的表达,从而使得Nta-mi RNA6151c在植物体内发生积累。进一步分析发现,Nta-mi RNA6151c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控靶基因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 IBR5-like(IBR5)的表达,从而干扰寄主SA介导的抗病途径,促进CWMV的侵染。这可能是CWMV新的致病机制,但其具体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即Bt,在其产孢过程中可以形成Cry类专一高效的杀虫晶体毒素,且对生物有机体无害,以Bt叶片喷雾剂及转基因作物等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然而,Bt毒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造成的田间抗性快速进化阻碍了其可持续性利用。同时,由于对昆虫Bt抗性复杂机制理解的匮乏,严重妨碍了Bt害虫的抗性治理和新型Bt杀虫晶体蛋白的开发及应用。因此,为保
饲用抗生素(AGP)禁用或限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养殖业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经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对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乃至生态环境造成重大隐患,成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研发一直是饲料添加剂的热点领域,而益生素(活菌制剂)无疑是最佳候选者之一。在益生菌中,芽孢杆菌由于在饲料制粒过程中耐热、在胃中耐低p H和环境温度中耐储存等优点使其作为AGP的替代品
犬弓首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蠕虫,是弓首蛔虫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人体内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眼幼虫移行症(Ocular larva migrans,OLM)或神经型弓首蛔虫病(Neurotoxocariasis,NT)等。我国人口弓首蛔虫感染的血清学阳性率为12.14%-44.83%,我国犬的犬弓首蛔虫感染率为17.34%。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和
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系统地研究刺五加提取物的抗PRV活性以及抗病毒机理。(1)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在PK-15细胞上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增殖的抑制作用。用PRV感染PK-15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梯度(1.5 mg/m L、1 mg/m L、0.75 mg/m L、0.5 mg/m L、0.25 mg/m L)和不同作用时间(3 h、2 h、1 h、0 h)的刺五加提取物体外抗P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30万公顷。传统上促进辣椒生长与增产的方法大都集中在育种、水肥管理及栽培技术提高等方面。但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属于紫色光合细菌,不仅能防治不同植物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然而,现有文献少有涉及光合细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的研究。故本研究以辣椒品种“湘研1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组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顶级种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繁殖大量后代,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何能大量复制顶级种公猪或其遗传物质?体细胞克隆是当前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克隆动物的效率低,限制了这一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外源精原干细胞(SSCs)移植到自身无SSCs生精能力的受体睾丸中产生精子,这是一个类似于动物克隆技术,实现外源遗传物质完全复制的新途径。本
椰子主要通过成熟椰子果(种子)进行种苗繁育,种子萌发周期长(2个月)、萌芽率低(不足60%),且育苗周期长达8-10个月,从而导致种苗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高达80-100元/株。因此,提高发芽率是椰子产业提质增效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椰子种子萌发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在提高发芽率方面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研究以海南高种椰子(HT)和红矮椰子(RD)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水(液体胚乳)、椰肉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我国主产的鲜食柑橘类型之一,占全国柑橘年产量约30%。生产中,椪柑成熟期集中,选育不同成熟期的优质品种是椪柑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辛女’椪柑芽变选育的椪柑新品种‘早蜜’椪柑兼有早熟、高糖和少核的主要特性,可有效缓解椪柑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困境,在湖南省椪柑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探明‘早蜜’椪柑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形成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属于罂粟科、博落回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异喹啉类生物碱(Isoquinoline alkaloids),包括血根碱(Sanguinarine,SAN)、原阿片碱(Protopine,PRO)、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ALL)、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等,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抑菌